首页 > 文化历史文史研究 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间正道是沧桑
□张 纯
驻马店市的首善之区是驿城。原先,驿城不叫驿城,叫驻马店。无论是当年修编驻马店志书的乡贤学者们研究考证得出的驻马店三个字是因为原来此地曾经是一片很大的苎麻地,苎麻与驻马同音,还是这里曾经是明代成化年间所建的驿站而来(那时候还不叫驿站,叫急递铺),抑或是近来驻马店市作家协会主席刘康健提出的因“马”星对应斯地才有驻马店之论等,窃以为都缺乏实证,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驻马店有今日之形状、之规模、之繁荣,是和路分不开的。
这个路不是传递羽檄和士子们博取功名在此或驻马憩息或经由路过的驿路,秦末汉初之东西向的驿路和明清年间南北向的驿路,早已被荒草掩盖难觅其踪了(驻马店日报社记者杜平曾著文述及),而代之驿路的是铁路。若不是110年前那条由北向南起初叫道清,之后叫京汉,现在叫京广的铁路打这里经过,不是那个法国工程师在筑路的设计图上左顾右盼、思忖再三,最终在驻马店这里轻轻一点,这个站,这个如今像模像样、风华正茂的中原名城、天中明珠或许就不是驻马店了,很可能叫张楼、刘庄、李湾。果真如此,哪里还会有后来专家学者们的振振有词?
老朽在十年前曾经给市《文史资料》写过一篇名叫《百年见证》的文章,除了道听途说外,就是难称翔实和残缺不全的史料,介绍了驻马店是因为有了铁路才渐渐崛起。当然,没铁路没车站,弹丸之地的驻马店市区,咋也比不上上蔡的历史久远,更比不上汝南的文化厚重,邻近各县遂平、西平、确山等,哪个县的方方面面都要比驻马店有话可说。
想当年,我的祖父是率领上蔡百十号乡亲的筑路领班。领班是我的叫法,那时候没这个称呼,就是个带头干活、多少见点儿世面、敢跟生人说话的年长者而已。那时候,修建铁路的全是“农民工”,是苦力,筑路基的土、石要一筐筐抬,铺钢轨、枕木、道岔也全是人力,没有挖掘机,也没有翻斗车,更没有现如今轻巧的机械。100多年前,谁知道会发展成现在这样啊!
我爷爷没有来得及看到铁路正式通车,没有来得及坐一坐火车,就累死在了工地上。那一年是1904年2月。
责任编辑:xmx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1105/2328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