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天中文化名人库 李佩甫点亮一盏文学之灯
李佩甫点亮一盏文学之灯
□晚报记者 郭建光
著名作家李佩甫是河南许昌人,1971年参加工作,历任许昌市文化局创作员,《莽原》副主编,河南省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院长等,现为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河南省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李佩甫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主要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李氏家族》、《城市白皮书》、《羊的门》、《城的灯》、《生命册》等,中篇小说《无边无际的早晨》、《黑蜻蜓》等,曾获庄重文文学奖、飞天奖一等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人民文学出版社优秀长篇奖、《小说选刊》和《小说月报》优秀小说奖、《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奖、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等。 10月25日,他应邀来我市为市第二届文学创作骨干培训班的学员讲课,受到热烈欢迎。
小说《红蚂蚱绿蚂蚱》在《莽原》刊发后,李佩甫的名气大增。随后,《小说选刊》等国内著名杂志刊发了这篇小说。
李佩甫说,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读书学习借鉴的年代。他张开所有的毛孔吸收西方各种文学流派的营养。那时候,河南文学界举办了很多讲习班,大家经常在一起讨论阅读的感受,谈构思、谈想法……
上世纪90年代,文学创作的兴奋点出现了转移,李佩甫从先锋小说中走出来,创作的《羊的门》轰动全国。这部作品描写了一个村支部书记在40年里利用各种“人脉”经营“人场”,建造了一个从乡到县、从省城到首都的巨大关系网。
“我一直有写三部曲的打算。1999年出版了长篇小说《羊的门》;2003年出版了《城的灯》;《生命册》是第三部,是准备时间最长的一部,也是我‘平原三部曲’的压卷之作。《羊的门》、《城的灯》是从《圣经》上找到的书名。《生命册》不是,虽然延续了三字格,但这个书名来自平原本土。因为它要诉说的是‘平原’的‘土壤’,可以说写到了‘我’生长的根部。”李佩甫说,他的写作方向一直着力于“人与土地”的对话,或者说是写“土壤与植物”的关系。他是把人当作“植物”来写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羊的门》是写“草”的,写的是原生态,主要写的是在一个特定时期,本土“植物”的生长状况及高度。他要告诉人们,在这片土地上,最好的植物可以长成什么样子,只能长成什么样子。《城的灯》在于“城”的出现、“城”的诱惑。《城的灯》写的是“逃离”,是对“光”的追逐。第三部《生命册》是写“树”的,写了一个人50年的历史,写的是“树”的生长状态,同时也是一个人50年的内心独白,是对这片土地的回望及拉开距离后的再认识。三部长篇小说相比较,《羊的门》写的是客观,诉说了土地的沉重。《城的灯》写的是主观,是逃离,是对“灯”的向往。而《生命册》写的是“树”,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是土壤的丰富性,同时也是50年后对土地的重新认识。《生命册》无论从宽阔度、复杂度,还是深刻度来说,都是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
李佩甫先后介绍了自己的写作方法和我省一些著名作家的写作方法。他对驻马店的作家期望很大。他说,读了市作协主席刘康健的《温馨叨灯》后,觉得那是反向思维的典范之作,期望驻马店的作家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最后,他应本报之邀,欣然为本报写下“种植声音,传播文明”的寄语(如下)。
责任编辑:df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1107/23412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