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天中文化文学 且看李建华硬笔功夫
且看李建华硬笔功夫
□刘康健
秋天里看到一幅书法作品,是《褚遂良灵宝经》,吸引了我这个喜欢书法的人。风格雄奇、厚重疏朗、铁钩银画,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细看竟是硬笔书法作品,书者竟是李斯故乡人,李建华 。按说中国书法第一人李斯的家乡,出书法家是在情理之中,可是多年来不见脱颖之士。所幸,今日终于有了长于斯写于斯成名于斯的书法家了,天中幸甚。
问及朋友,才知道李建华在上蔡县纪检部门供职。我感到十分惊奇,此工作怎么会和书法艺术联系在一起呢?怎么会和书法家联系在一起呢?看来李建华绝非等闲之辈,我断定。后来,与建华见面,细细说来,方知他自幼酷爱书法,遍访名师。后来,为追寻书法艺术的真谛,他先后向书坛大腕求知学艺,在书法创作方面得到了很多名家的真传。
参加工作后,李建华苦苦思索书法艺术的突破口,根据自身的功力和参悟,决计从硬笔书法入手,走出一条有自己风格的书法创作道路。
看李建华的书法作品,我感觉十分大气。他先从二王《圣教序》入手,后又转习王羲之系列手札、《十七帖》,王献之系列手札、颜真卿《祭侄文稿》、苏东坡《寒食帖》、米芾系列行草、王铎草书等,后又从孙过庭《书谱》、 怀素《自叙帖》等。工作之余的20余年间,建华不论寒暑,每天临习不辍,少者三五个小时,多者十几个小时。他的手指上磨出的茧子就是有力的证明。建华遍临魏、晋、唐及今楷,涉及行、草、隶、篆,用笔因形生势,八面出锋,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调剂,笔断意连,字势飘逸。他在笔墨的浓淡上极尽妙处,粗浓则阳刚,细淡则阴柔,尤其注重横画的长短控制以及竖画的伸缩节制。我把《灵宝经》放置案头观之,感觉如行云流水般畅快淋漓,起伏跌宕,气势勃发,有着较强的原创性和艺术性,又透露出一股肃穆的神韵。建华的硬笔书法作品喜欢性情表达,长则率意,短促内敛,伸则洒脱,缩则低调。细品建华的楷书,可以读出浓重的书卷才情之气。建华的书法创作路子走得扎扎实实、风生水起。正像《艺舟双楫》中所云:“夫正书(楷书)者,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而草书者,则以使转为形质,以点画为性情。”欣赏硬笔书法大家建华的书法作品时,不禁豁然开朗,感觉赏心悦目 。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看到建华自2009年获得全国硬笔书法“十杰”以来,2013年获得中青硬笔书法展一等奖、2014年在全国硬笔书法册页手卷展中荣获一等奖。这一连串的国家级大展的大奖,使中国硬笔书坛刮起了“李建华旋风”。这就是硬笔功夫,我们为建华骄傲。
责任编辑:df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1110/2351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