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冶铁文化 棠溪宝剑光耀中华 铸剑事业承前启后
棠溪宝剑光耀中华 铸剑事业承前启后
在荣誉面前,高庆民并不停步。他以企业家的卓识和胆略,作出了“扩大棠溪宝剑生产量,让国宝光耀中华,走向世界市场”的战略抉择。他选择107国道金三角地带扩建新厂。他采取边建厂边生产的办法,激励全厂职工说:“棠剑宝剑事业,不是我一个人的事业,是咱全厂、全西平、中原人民、中华民族的事业。我高庆民办厂,不图为自己,为后代留下什么,只是想在中国宝剑故乡点燃一炉永不熄灭的圣火,让千年国宝永辉,让中华民族文化永存。”
高庆民清醒地认识到,如今的市场竞争实际就是知识竞争、智慧竞争。他不惜重金,广揽人才。12年来聘用大学生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各种人才40余名,成为宝剑厂生产、科研、管理的中坚力量。他不断扩大对企业科技的投入,带领攻关小组,改造传统设备,设计研制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很快形成铸锻、磨制、抛光、铜件成型工序,实现了机械化操作。从而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刀剑家族,精品迭出,高、中、低档次逐步增加,形成10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年平均可达5万柄生产能力。棠溪系列宝剑,柄柄寒光逼人,削铁如泥,在市场上颇受顾客青睐。国际国内社会名流、要人和工商、金融巨子都以得到一柄棠溪宝剑为荣幸,并视为互相馈赠的上品。人民群众更是把宝剑奉为圣物,视为可以镇妖驱邪保平安的正义之神。
如今的棠溪宝剑厂已发展成为相当规模的现代化工厂,成为全国一级乡镇企业。不仅有锻造、抛光、毛坯、雕刻、镶饰等八大车间,进行流水作业生产,而且还有招待所、浴池、宾馆、食堂、办公楼、礼堂、停车场等,形成了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的企业集团。从苦难中走出来的高庆民,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从底层脱颖而出的高庆民,知道自己是龙的传人。他出资数千元,支援三里湾学校。他捐资10万元,修建河南舞阳北高小学。他为老干部订阅杂志,提供健身宝剑。他资助“春蕾”活动,一次给西平县吕店学生陈艳艳500元。他扶持困难学生高春霞,自小春霞1998年考入高中至今,每年支付学费。他的女儿也在高中念书,去学校看女儿,从不忘看看小春霞。
1997年7月,香港回归祖国怀抱。高庆民献上了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一份厚礼。他和工程技术人员精心设计,反复研究,使香港回归剑的每一个图案,每一组数字,都深含特殊意义。历时13个月,投资30多万元。香港回归剑长1997毫米,宽199.7毫米,重19.97公斤,即回归纪年;剑身上宽100毫米,标示百年屈辱历史;梢部18.4毫米,标示英国侵占时间;底18毫米,梢厚9.8毫米,标示1898年签订《中英展拓港界址十条》;剑柄护手各为155厘米,标示英国占领时间。大莲花高18厘米,长42厘米,标示 《江宁条约》签订于1842年。剑身、剑鞘上的渗钢、雕刻,各成画面;长城、峰火台、虎门销烟、牡丹花、蟠龙、中国地图、香港区图等,各有含义。“中国棠溪千古剑,百年沧桑,利剑雪耻”的篆刻,更为醒目清晰。
古人称棠溪宝剑,能“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采访结束时,记者问高庆民:你这天下第一的棠溪宝剑,是否名副其实。他微微一笑,充满了自信:你可以当场试验。于是,记者从架子上随意抽出一把,向放在地上的三角铁砍了下去。寒光闪过,记者发现三角铁上多了一道深约
责任编辑:xmx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1110/2354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