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乡土文化老照片 腹中锦绣 笔底生花 青年书法家郭传虎印象

腹中锦绣 笔底生花 青年书法家郭传虎印象

\"\"

    在中国书法这个庞大的圈子里,郭传虎无疑是一个小人物,然与之相处日久了就会发现,这个不事张扬的小人物,在书法艺术的探索和领悟中,以自己的学识和才气,发出对书法不同于世俗的见解声音,且身体力行,可谓是腹中锦绣,笔底生花。

    “文能换骨,笔可舒心。”这是郭君多年前自撰的一付对联,在这付四言联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作文写字的态度。

    在两千多年的书法发展史上,写字是文人余事,这和当下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反差:现在书法作为一种专业已被民众所认同,因此,以此为职业的“书法家”遍地开花。在各级展事的层层推动下,追求展厅效应成为当下书法评判的主流意识,谋求入展甚至获奖成为书写着的一种标准心态。因此,各种冠以展览集训名义的培训班也如雨后春笋,在这种力量的推动下,书法被当做一种技艺被无限放大,而作为灵魂的文人内涵却在一点点丧失了。

    如果以此现实的标准来评价郭君,显然,郭君还算不上是“书法圈”内之人。

    虽然书法只是作为“舒心”之用,但因为其渊博的学识和过人的才气,郭君书法中呈现的更多是现在已经不多见的文人气息。

    或许,他写在博客里的文章诗词能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欣赏一下他的绝句,《论书 鲁公》:

    世人皆言,鲁公变二王法而自成一家,为雄厚一路宗匠,然不知学书入帖亦得出帖,未能出帖者,始为前人藩篱,未能出右,终是奴书。观唐贤诸书,惟鲁公变法出新而光耀后世。右军变古人法而为书圣,平原变法,实乃承接书圣之法,变法功成,自是不朽。

    自述长史笔法尊,

    脱骨妍美篆籀功。

    都道忠义笔墨魂,

    不知平原承右军。

    郭君书法以鲁公正楷为基础,于篆隶稍有涉猎,主攻行草。习王铎得其鲁公磅礴延绵气息,临南宫得其大王潇洒气象,洒脱流变,顾盼生姿。在临习前贤法书的基础上,自身的学问修养自然通过笔端显现出来,文人气息已跃然纸上,这在当代书法圈里,是极为可贵的。

    类似以自己感悟形式出现的论书诗在郭君的博客中并不少见,在《七律 临书有感》中,他列举了王铎、傅山、黄庭坚、米芾等前贤书法的特点,并在最后根据自己的实践得出米芾书法的传承也是发自颜真卿的结论:“都言觉斯功力深,青主难敌论率真。心摹魏晋道玄通,手追唐宋法意亘。涪翁直言癫张本,南宫自陈大王藤。刷字端的体势翉,集古难掩鲁公根。?此结论是否正确,也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这番思考,岂是时下自诩为“书法家”之流可言?

    在郭君的博客里,有关书法的文章诗词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文字展现的则是对当下社会现象的思考,对亲人的眷恋,观察之深,情感之细,读来令人叹服。

    也许,这就是那种已经处在濒危边缘的传统文人情怀吧。

    (文/温宇蓉 作者简介:温宇蓉,心理学硕士,山西旅游职业学院讲师。)

\"\"

草书斗方 唐刘长卿《送上人诗》

释文: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尺寸:47cm*47cm

 

\"\"

行书斗方 韩愈句

释文:处若忘,行若遗。

尺寸:30cm*30cm

 

\"\"

行书横幅 自作词《天净沙 塌方》

释文:曾经显赫贵富,簇拥争先为仆。言语一声尊。怎知阴云密布,归去,归去,坐看囹圄日暮。

尺寸:73cm*44cm

\"\"

草书条幅 自作诗 《论书 鲁公》

释文:自述长史笔法尊,脱骨妍美篆籀功。皆言忠义笔墨魂,不知平原承右军。

尺寸:41cm*135cm

\"\"

行草团扇 刘禹锡诗《庭竹》

释文:录条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尺寸:直径47cm

\"\"

行书中堂自作词《菩萨蛮论书》

释文:大师异相墨中栖,壮士挥汗纸上戏。信手称自然,刻板尊若禅。夸耀学书志,出手自由体。粉丝瓜蔓藤,不知生何门。

尺寸:46cm*78cm

\"\"

隶书斗方:

释文:惟善以宝。

尺寸:27cm*27cm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1119/23894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