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县区西平县 张爱琳:情系沃土写赤诚

张爱琳:情系沃土写赤诚

情系沃土写赤诚

——记市人大代表、西平县盆尧镇于营村党支部书记张爱琳

记者 杨晓晖 实习生

盛夏,烈日炎炎,走进西平县盆尧镇于营村,看到一座座整齐的大棚内绿油油的藤蔓上结满了丰硕的果实,让人心中顿生一丝清凉。

“现在,我们老百姓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冰箱、洗衣机、空调,日子过得一点也不比城里差。”介绍起村里的情况,村民彭前进的脸上满是幸福。

可谁又能想到十多年前于营村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贫穷村。

“路烂,收入少,气不顺,矛盾多。”村民张建设这样说。

1998年,年轻的张爱琳被组织选派到于营村任村党支部书记,面对贫穷与落后,她暗下决心,一定要让乡亲们富起来。

张爱琳深知,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仅靠发展传统农业远远不够,必须大力兴办企业。一次,她从村民王金元那里得到了广东客商的地址,放弃过年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独自一人踏上了南下的列车。下车后的她,步行几公里找到了那位客商,可那位客商根本不愿见面。铁了心的她就找个便宜的旅馆住下,连续几天守候在那位客商上班的路上,还主动帮公司干活,诚恳的态度和为民办事的执着终于打动了那位客商。

19995月,于营村第一个打火机配件厂正式建成投产,当年创产值80多万元。随后,又有4家打火机配件企业落户于营,并组建起了于营打火机集团有限公司,安排就业2000多人。仅此一项,全村群众就可增收400多万元。

“现在,村里成立了工业园区,电子开关厂、塑胶厂等11家企业相继落户,全村700多名群众实现村内就业,人均增收2000多元。”谈及招商引资,张爱琳如数家珍。

为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张爱琳又把目光瞄准了农业结构调整。在学习外地的先进种植经验后,她率先垂范,和村里一班人率先建起了11个示范棚。在她的带动下,全村建起了40多座冬暖式日光温室,每座温室年纯收入达1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又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葡萄300余亩。依靠种植结构调整,村民的收入大大增加。

于营村变了,村民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在带领群众致富的同时,张爱琳并没有忘记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每年,她都要集中一段时间到群众中去,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并把收集到的意见作为议案和建议内容,经过认真整理后提交。

前几年,由于小洪河中下游严重污染,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尤其是沿岸群众受害最为严重,村民各种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得知情况后,她通过多次深入上游污染源及沿岸群众家中明察暗访,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并写出题为《严重危害群众切身利益,小洪河污染治理刻不容缓》的调研报告,向有关部门反映,同时把这个问题作为议案向省、市、县人大常委会提交。在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督办下,相关部门采取果断措施关停了部分治污企业,新上了一批污水处理设施,限期治理了一批超标严重的污染企业,小洪河水质有所好转。同时,有关部门还积极争取国家资金,通过为沿岸群众打造深井、整修村庄道路等措施,初步解决了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这个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群众拍手称赞。

几年来,她先后就新农村建设、村村通建设、农村民主管理、社保、医保等事关民生的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并提出议案和建议。其中,多个议案和建议,都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进行了认真办理。

“人大代表是一种荣誉,是一种职责,更是一种责任。今后,只有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积极为群众服务,于营的明天才会更美丽、和谐、文明、富裕。”这就是张爱琳,一个在抒写精彩人生的同时,也在实现着一个人大代表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的人生追求。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1121/23987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