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三农新农村 群众小事不出村关王庙乡信访工作做到家门口

群众小事不出村关王庙乡信访工作做到家门口

群众小事不出村

关王庙乡信访工作做到家门口

确保群众随访随接,由被动工作变主动替群众排忧解难

□晚报记者   李玉荣

         本报讯   “过去村民要解决一件小事儿,得费不少劲,结果事情还不一定能办妥。现在好了,信访接待室就设在咱们村委会,村民碰上大事儿小事儿都可以去说理。”昨日,记者在关王庙乡采访时,很多群众称赞村信访接待室给大家带来了方便。

让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上午10时, 在关王庙乡熊楼村信访接待室,该村治安主任胡天顺正在接待一名反映问题的群众。

“我想找你们帮忙办个户口。”来访的群众说。

“可以,你把情况讲清楚,我听听是怎么回事。”胡天顺说。另一名工作人员则连忙为来访群众端上一杯水。

“我们在接访中发现,以前因为村级组织没有专门的信访接待场所和人员,群众反映的很多问题就近难解决。”胡天顺说,因为村里没有信访接待室,原本在村里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被推给了上级,群众重复访、越级访也就多起来。另外,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没能及时发现,也延误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现在村里有了信访接待室,很多问题在萌芽状态就解决了。

如熊楼村的魏某、何某两家宅基地纠纷一事一直处理未果,两家多次上访,虽经有关部门协调,但一直未得到解决。后来经村信访接待室的工作人员认真调解,两家人和好如初。

“这是每天的信访接待记录本,记录着来访者姓名、电话及重要数据。”一工作人员拿着几本记录本向记者介绍。翻开其中一本,记者看到,上面记录了很多数字、人名以及协议的内容。

“现在,群众都知道到村信访接待室反映问题,村信访接待室成了群众说理的地方。”关王庙乡副乡长李栋说。

13个行政村都设有信访接待室

“不少群众气冲冲地来,笑盈盈地走。”胡天顺说。

“到了村信访接待室就到了能说理的地方。”这是熊楼村小杜庄曾经的上访者李先生的肺腑之言。

李先生的儿子在给本村一家曹姓村民建房子时发生意外,头部受重伤,成了植物人,赔偿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如今,经过村信访接待室调解,对方愿意赔偿李先生45万元,分5年还清。“双方对处理结果都很满意。”胡天顺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今,关王庙乡在13个行政村都设立了信访接待室,落实了村“两委”班子成员接访值班制度,确保群众随访随接,由被动工作变主动替群众排忧解难。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1127/2437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