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娱乐 反腐倡廉话灯谜

反腐倡廉话灯谜

□林国喜(驿城区)

灯谜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字艺术,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灯谜艺术家和灯谜爱好者发挥才智,运用谜艺技巧,创作出一批反腐倡廉专题灯谜。品读这些谜作,亦庄亦谐, 或俗或雅,会意传神,具有寓教于乐的教育功能。这些谜作谜面对弘扬正气、讴歌廉政、鞭挞腐败,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作者从中采撷几例赏析以飨读者。

廉政碑(古籍二)   石头记  清实录

廉政碑是我国特有的廉政文化现象,体现了古往今来统治者及广大百姓希望整肃腐败的良好愿望 ,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借鉴意义。许多清官廉吏把为官廉洁之道,以及历代清官楷模镌刻在石碑上,作为鞭策。在山西新绛古州衙大堂、福建连江海渡乡、四川万源市水宁乡、河南镇平古县衙等处都发现有廉政碑。

《石头记》是《红楼梦》的别名,《清实录》全称《大清历朝实录》,系清代历朝的官修编年体史料汇编。两部古籍组成谜底,读为“石头记、清实录”,以“碑”扣“石头”,明白易晓,而碑本身即含有碑刻之意;“记 ”、“录”二字,则可体现碑刻;“清”本是清王朝之“清”,须别解为清廉之清”。谜底解作:石头制作的碑上记录着从政清廉的实绩,不仅恰如其分地诠释了谜面,而且与谜面同样言简意赅,力透纸背,铿锵有力, 字字千钧。

两袖清风过一生(辛弃疾词句)   廉颇老矣

廉颇是一位能攻善守、勇猛持重的名将,在赵秦长期相持斗争中为秦国所畏服,晚年郁不得志,愤而奔魏。 后来,赵国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然而仇人郭开将“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下马”的廉颇老将说成 “一饭三遗失”来蒙蔽赵王。廉颇最终没有被起用,以致报国无门。辛弃疾与廉颇有同样的遭遇,他生于南宋风雨飘摇之际,一生主张抗金,虽然被起用,但不久便被罢免,终究没能得到重用。他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词中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古人遭遇来抒发自己的愤慨,表现了深沉的时代悲哀。

入谜中,“廉”由姓氏转义为清廉、廉洁,“颇”由人名变为副词。“廉颇”别解为“颇为廉洁”来照应“两袖清风”,义正词语,警人自励。既“过一生”,也“老”之将至“矣”。“矣”系语气 词,本为慨叹之语气 ,此时语境已转为赞叹,原本深沉的情调顿时为之一振,赋予了谜作积极的意义。 纵观全谜,以古为新,寓反腐倡廉之正气于谜中,教化作用自在其中。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央视栏目)  于丹心语

谜面出自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于谦少年时代的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句寓意深远,表明其赤胆忠心的献身精神和洁身自好的坚贞操守 ,一片丹心鞠躬尽瘁之志溢于言表。

谜底是中央电视台10套《百家讲坛》中,著名文化使者、北大教授于丹讲述慈禧历史的一个栏目《于丹心语》。

此谜以运典会意、谜底顿读的手法成谜:谜底的“于”踏实谜面于谦诗句的典实,“丹心语”会意此诗的诗意 ,谜作扣合慷慨质朴。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1201/2453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