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历史人物 著名现代诗人——于赓虞

著名现代诗人——于赓虞

于赓虞(19021963),西平县出山乡玉皇庙人。幼时在本村私塾读书,后于县立高等小学堂学习。16岁考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校常与徐玉诺、曹靖华等同学议论新文学和国家大事,参加爱国运动。1921年春,为营救被捕学生,当面斥责校长软弱无能,致遭开除,旋考入天津汇文高中。1922年春,开始在天津《新民意报》副刊、北京《晨报》副刊上发表诗作。同年6月,与万曼、焦菊隐、朱光旭等组织绿波社。7月,出版第一部诗歌合集《春云》。192348月,集资创办《绿波周报》和《绿波季刊》。同时,于赓虞还与在天津读中学的几位河南同乡创办《中州文艺》半月刊,主要登载新诗及有关诗歌的评论。19248月,考入燕京大学国文系。1926年下半年,因经济拮据而辍学,靠卖文为生。此间,结识沈从文、胡也频、丁玲、石评梅、黄庐隐等文学青年。19272月,于赓虞经焦菊隐推荐,到山西太谷铭贡学校任中学语文教员。同年,出版第二部诗集《骷髅上的蔷薇》。1928年出版散文集《魔鬼的舞蹈》,1929年出版散文诗集《孤灵》。19317月,应邀回河南担任开封师范学院国文教员,多次掩护进步学生从事革命活动。同时在创作上进入第二高峰期,常在《河南民报》、《大陆文艺》、《青春诗刊》、《黄流》等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和评论。后诗歌结集出版,名为《世纪的脸》。1934年自费留学欧洲,其间著有《诗论》、《雪莱的婚姻》、《雪莱的罗曼史》等。1937年回国,任河南大学文史系副教授。同年11月送长女、女婿去延安参加革命。1940年在故乡养病期间,曾发动乡绅捐资筹办出山寨中学。后去洛阳应聘担任河南省印书馆总编辑,主编小学教材和《新儿童》杂志。抗战胜利后,重返河南大学执教。教书之余,翻译但丁《神曲》,连载于《时与潮文艺》;选译英语诗70余首,结集为《春之歌》出版;著《世界文学史》1册,编译《世界诗歌选译》1部。1948年开封第一次解放,随河南大学部分师生迁往苏州。1949年夏,婉拒国民党教育部让其担任广州岭南大学校长的邀请,后又拒绝去台湾,并退还路费三根金条。建国后,于赓虞继续在河南大学任教。1953年,西平县部分群众告发其在创办出山寨中学时有逼死人命案,遂被捕入狱,判有期徒刑10年,后减为6年。1959年提前出狱,拟去任新成立的郑州大学任教,不幸染上重病。19638月病逝于开封。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5/0108/25426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