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驿城区文化艺术 农民臧景奎酷爱根雕艺术
农民臧景奎酷爱根雕艺术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希望有生之年完成“水浒108将”的创作
□晚报记者 王 瑞 文/图
臧景奎正在研究根雕。
根雕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在驿城区水屯镇刘付汉村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盆景错落,花叶扶疏,让人仿佛置身于园林。这里形态各异的树根经过一双巧手的修饰,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这双巧手的主人名叫臧景奎。
昨天,记者来到臧景奎家,他的老伴正在院子里忙活。“我回来啦。”臧景奎手拿一根树枝,脸上充满了笑容。“肯定是又找到‘宝贝’了。”臧景奎的老伴说,臧景奎每天都要去自家地里,不是去干农活,而是去侍弄他的根雕。
痴迷根雕艺术
上中学时,臧景奎就酷爱书法、绘画,被同学们称为“美术家”。中学毕业后,臧景奎来到广东一部队当兵。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团长赵清臣创作的根雕,也萌生了学艺之心。
几年后,臧景奎从部队复员回到家乡,当起了“赤脚医生”。在为农民看病的同时,他始终对根雕念念不忘。有一次,村里一户人家伐树建房,挖出一个树根。这个树根根系发达、纵横交错、弯弯曲曲,臧景奎将其搬回了家。经过几天的思考,臧景奎设计出了一件盘龙根雕。当时,全村的老少爷们都跑来看稀罕。大家说,想不到一个树根经过制作能变得这么美。乡亲们的话给了臧景奎极大的鼓励。
从此,臧景奎更加痴迷根雕艺术。他先后拜访了青岛、蓬莱等地的根雕名师,使自己的创作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创作过程充满了艰辛
“现在是冬天,很多盆景少了几分绿色。等春天花都开了,你再到我院子里看看,这里简直就是个小园林。”臧景奎告诉记者,他的盆景和根雕吸引了附近很多村民前来观看,大家都喜欢在他的院子里打牌、聊天。
“除了附近乡亲,还有很多外地人慕名而来。”臧景奎说,他们有的是来欣赏,有的是来购买。
“这些根雕很值钱吧?”听到记者这么问,臧景奎笑着说:“这些都是艺术,不能用钱来衡量。”
臧景奎说,根雕看似简单,但却投入了很多精力,他的创作过程充满了艰辛。
记者了解到,臧景奎经常背着水壶、带着干粮到荒山野岭寻找材料。附近的老乐山、嵖岈山,远处的武当山、泰山,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希望有生之年完成“水浒108将”的创作
记者在臧景奎家一个房间里看到,地上、桌子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根雕,墙壁上挂满了30多年来他获得的各种荣誉。
“目前,我正在创作‘水浒108将’。”臧景奎一边说,一边拿出几件根雕作品向记者展示。“你猜猜这个是谁?”臧景奎问记者。记者一眼便认出是武松。
“你看,这个是董平。”臧景奎说,希望有生之年完成“水浒108将”的创作。
“我现在最欣慰的不是自己的作品能拿多少奖,而是后继有人了。”臧景奎说,儿子在自己的影响下,也喜欢上了根雕艺术。下一步,他准备把自己的根雕手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臧家世世代代相传。
责任编辑:ly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5/0112/25486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