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经济通信科技 “蛟龙”号满载归航:采集到700多份生物样本

“蛟龙”号满载归航:采集到700多份生物样本

原标题:首在深海热液活动区工作采集到700多份生物样本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搭乘母船“向阳红09”17日抵达位于山东青岛的国家深海基地。

  林小木摄(新华社发)

  本报青岛3月17日电 (记者余建斌)3月17日,搭载“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母船“向阳红09”抵达位于青岛的国家深海基地码头,结束了近4个月的试验性应用航次。此次“蛟龙”号在我国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探合同区下潜13次,获得了大量珍贵样本,这是“蛟龙”号首次在地形复杂的深海热液活动区开展科学调查研究,不仅验证了“蛟龙”号深海作业技术能力和优势,而且在科学、人员队伍培养等方面获得多个突破。

  据介绍,科学方面,首次利用“蛟龙”号开展了西南印度洋脊不同类型的热液系统地质环境特征、热液流体特性、生物多样性特征等方面的精细调查、观测和对比研究,取得了大量高精度数据资料和样品。科学调查现场总指挥、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于洪军介绍说,潜航员驾驶“蛟龙”号采集到了700多份珍贵的生物样本,打破了过去只能搭载和利用国外载人潜水器在地形复杂的深海热液活动区开展研究的被动局面。与此同时,结合下潜科考作业,顺利完成了包括我国第一批女潜航员在内的6名潜航学员的下潜培训。

  “蛟龙”号潜航员傅文韬说,首批女潜航员张奕和赵晟娅作为副驾驶首次进入深海实战,表现不俗。潜航员唐嘉陵认为,跟男潜航员相比,女潜航员更加细致,这是她们的优势。

  此次远征途中,“蛟龙”号表现出技术状态良好、性能稳定。13次下潜任务,充分验证了其在海底地形复杂等深海极端环境下的高精度定位、定点取样和水下通信保障能力。热液保压取样器、多参数电化学传感器、自供电高温探测传感器、多级原位海水微生物采集系统等作业设备的成功运用,进一步完善了“蛟龙”号深海调查作业技术手段。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5/0318/2692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