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乡土文化老照片 白马寺获赠明代木版水印《唐玄奘西行图》
白马寺获赠明代木版水印《唐玄奘西行图》
"中国第一古刹"获赠明代技艺木版水印《唐玄奘西行图》
(2)4月10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杭州十竹斋斋主魏立中(右)与白马寺方丈印乐大和尚(中)共同展示复刻《金刚经》。 4月10日,“中国第一古刹”洛阳白马寺获赠明代技艺木版水印《唐玄奘西行图》。该图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杭州十竹斋斋主魏立中历时数月制作而成,体现了中国古代木版水印艺术和佛教文化的融合。魏立中同时赠出的还有复刻原版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雕版《金刚经》。这件复刻原版的木版水印作品历时八个月,由近40块雕版组成,采用传承千年的安徽仿古宣纸,古法松烟墨,手工水印而成,真实再现了古代雕版印刷的艺术风貌。新华网图片 李安 摄 |
(2)4月10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杭州十竹斋斋主魏立中(右)与白马寺方丈印乐大和尚(中)共同展示复刻《金刚经》。 4月10日,“中国第一古刹”洛阳白马寺获赠明代技艺木版水印《唐玄奘西行图》。该图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杭州十竹斋斋主魏立中历时数月制作而成,体现了中国古代木版水印艺术和佛教文化的融合。魏立中同时赠出的还有复刻原版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雕版《金刚经》。这件复刻原版的木版水印作品历时八个月,由近40块雕版组成,采用传承千年的安徽仿古宣纸,古法松烟墨,手工水印而成,真实再现了古代雕版印刷的艺术风貌。新华网图片 李安 摄 |
(1)4月10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杭州十竹斋斋主魏立中与白马寺方丈印乐大和尚共同展示木版水印《唐玄奘西行图》。
4月10日,“中国第一古刹”洛阳白马寺获赠明代技艺木版水印《唐玄奘西行图》。该图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杭州十竹斋斋主魏立中历时数月制作而成,体现了中国古代木版水印艺术和佛教文化的融合。魏立中同时赠出的还有复刻原版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雕版《金刚经》。这件复刻原版的木版水印作品历时八个月,由近40块雕版组成,采用传承千年的安徽仿古宣纸,古法松烟墨,手工水印而成,真实再现了古代雕版印刷的艺术风貌。新华网图片 李安 摄
(2)4月10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杭州十竹斋斋主魏立中(右)与白马寺方丈印乐大和尚(中)共同展示复刻《金刚经》。
4月10日,“中国第一古刹”洛阳白马寺获赠明代技艺木版水印《唐玄奘西行图》。该图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杭州十竹斋斋主魏立中历时数月制作而成,体现了中国古代木版水印艺术和佛教文化的融合。魏立中同时赠出的还有复刻原版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雕版《金刚经》。这件复刻原版的木版水印作品历时八个月,由近40块雕版组成,采用传承千年的安徽仿古宣纸,古法松烟墨,手工水印而成,真实再现了古代雕版印刷的艺术风貌。新华网图片 李安 摄
(3)这是木版水印《唐玄奘西行图》局部(4月10日摄)。
4月10日,“中国第一古刹”洛阳白马寺获赠明代技艺木版水印《唐玄奘西行图》。该图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杭州十竹斋斋主魏立中历时数月制作而成,体现了中国古代木版水印艺术和佛教文化的融合。魏立中同时赠出的还有复刻原版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雕版《金刚经》。这件复刻原版的木版水印作品历时八个月,由近40块雕版组成,采用传承千年的安徽仿古宣纸,古法松烟墨,手工水印而成,真实再现了古代雕版印刷的艺术风貌。新华网图片 李安 摄
(4)4月10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杭州十竹斋斋主魏立中向白马寺方丈印乐大和尚展示复刻《金刚经》。
4月10日,“中国第一古刹”洛阳白马寺获赠明代技艺木版水印《唐玄奘西行图》。该图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杭州十竹斋斋主魏立中历时数月制作而成,体现了中国古代木版水印艺术和佛教文化的融合。魏立中同时赠出的还有复刻原版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雕版《金刚经》。这件复刻原版的木版水印作品历时八个月,由近40块雕版组成,采用传承千年的安徽仿古宣纸,古法松烟墨,手工水印而成,真实再现了古代雕版印刷的艺术风貌。新华网图片 李安 摄
责任编辑:xmx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5/0413/2748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