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培训认证 美术教育叙事征文
美术教育叙事征文
我任初中美术教学工作五六年,有了不少体会,要让学生学到画画的真本领,掌握一技之长,并非易事,除了教师的专业知识过硬、艺术素养高,还要有得当的方法和足够的耐心。同时教学目的也要明确:学生的综合能力,专业才华,兴趣培养都要考虑。还要使学生感受身边的美,体验生活中的美。
现在的美术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上面演示步骤要具体清晰,方法适合学生实际接受能力,语言表达清晰生动,既能从技艺上让学生佩服,又能易于学生掌握。教师要保证学生每节课学有所获,评价激励及时恰当,让人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兴趣就不断提高,绘画成绩显著。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优补差,共同提高。在作画过程中,辅导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与合作能力,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不感枯燥于压力,下一节仍有学习绘画的兴趣与冲动,想从内心有种表达情感的冲动,让他感到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每一次上课都要精心准备:首先考虑创作的主题,要生动鲜明,接近生活,学生熟悉。例如,在一节美术课上,要画一只大公鸡,主题定为:《勤劳的爸爸》,向学生讲清:公鸡爸爸不怕辛苦,每天早早起床,锻炼身体,为大家准确报时,周围有其他动物都向他学习。绘画和生活紧密联系,又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生活中也能明白道理。
其次、范画要清晰:色彩鲜明、线条流畅,主题突出,简洁生动,能感动学生。学生一看就懂,简洁深刻。
第三、上课示范我注重学习效果:力求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教学内容,讲清重难点,让每位学生看清步骤,过目不忘,课后能独自完成作业。
第四、对于学生的作业要多鼓励,多说优点,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例如有个学生的作业,线条不流畅,色彩不美,造型也不准,心里想批评说:“你画的不好,没有认真画?没突出主题。”但我不能说出口,那样会伤害孩子的学习美术的兴趣,常此以往,他也许就不想学习美术了。而是以惊讶的神情表扬他画中好的地方,如果再认真些就是一幅漂亮的作品。他心里很高兴,家庭作业大有进步,我发现孩子的绘画能力需要培养,是在教师的不断鼓励和表扬中成长起来的。当孩子们美滋滋的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表现美。明白了学生的心理,在课堂上,我在学生交作业时先给予肯定,而不是随手就修改。不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建议或任何评论要更加重要些。因此,在教学中出现一些分歧与矛盾时,我们应及时地捕捉,悉心地察辨,从细微处培养学生。艺术兴趣的发现与培养也正是在这学习中建立并达成的。所以只有让学生在自己高高兴兴地参与实践中,才能使得他们的思维高度集中,创新的火花迸发,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
学生的作业都要精心保存着,我可以在其中感受学生们的成功,孩子们也可以在那里找到心喜、找到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这些作品就是学生们劳动与活动中收获,每次学生们看见了自己的作品,都异常兴奋。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绘画积极性,上课的纪律更好了,学生体会到的是经过自己一番努力之后获得的成功,而他没有独自品味这份成功,而是想着把自己的快乐与
教师从教的心情愉快,学生学习的心情愉快,师生之间的交往愉快,那样何愁教育的质与量呢?教师要带着一颗师心而来,童心、爱心,这样就会感动学生,感动自己。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常思考:素质的培养在于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源于兴趣,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教师要在教学上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把兴趣作为点燃智慧火花的导火索,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潜力,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动力,才能制作出更多成功的作品,进而激发出更大的学习潜力。
在多年的教学生活中,学生的互相合作交流是自然引发形成的,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在课堂上得到了开发与表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美术课程要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改革,是人性化的改革。在今后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力争做的更好。
责任编辑:df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5/0421/27654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