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啤酒瓶成“炸弹”,安全意识何在

啤酒瓶成“炸弹”,安全意识何在

  陈向阳

 天气渐热,啤酒消费也进入旺季。笔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啤酒瓶超期服役现象比较普遍,甚至有超期7年之久的啤酒瓶依然在使用,为消费者人身安全埋下隐患。

近年来,各地频现啤酒瓶爆炸伤人事件。虽然爆炸的原因五花八门,但啤酒瓶超期服役、多次回收、反复使用是重要诱因。对于这一潜在危害的规避,目前只有一个实施近20年的非强制性标准,不仅对生产企业缺乏约束力,也让众多消费者的维权行动少了政策底气。

小小啤酒瓶,折射的是安全理念的缺席。构筑消费安全防护网,不仅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有担当,也需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无论是玻璃材质、玻璃加工,还是包装运输、旧瓶回收,相关部门都应该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行业规定,并在质量控制、监测检验、使用方法上提供更详细、更具体的指导。无论是啤酒瓶的各项指标,还是啤酒瓶的生产与回收,企业都应该拿出比“国标”更严格的企业标准来赢得市场青睐,作出符合消费者利益的选择。政府上紧安全发条、企业多尽社会责任,生活中必定能避免许多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5/0514/2807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