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三农 >新农村 > 趁天赶时 抢收抢种

趁天赶时 抢收抢种

 

□晚报记者   刘永奇       /

 luf15066.jpg

刘丰竹开着玉米播种机在播种玉米。

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三夏”生产“抢”字当头。昨日上午,记者在驿城区香山街道孙店村看到,村民们正在抓紧时间抢收抢种。在路边,刚抢收完小麦的村民刘丰竹,正开着自家的玉米播种机,和家人一起播种玉米。

“化肥得多上点,这样才能多打粮食。”母亲在一旁提醒他,并趁播种机停车间隙,抓了两把化肥撒到机仓里。记者了解到,刘丰竹家只有2.4亩地,但刘丰竹却种得很精心,早早把麦子收割后,把玉米种上。

虽然今年春天的时候麦子受了冻,后来又出现了旱情,但这在刘丰竹眼里不算什么。他说:“种地虽说简单,但也是个技术活。病了就得治,旱了就得浇,人勤地不懒。”麦子收割后,刘丰竹估算了一下,一亩地能收700多斤麦子,还算不错。

刘丰竹告诉记者,天气预报这几天有一次比较大的降雨,所以要赶在下雨前把玉米种上。一大早,刘丰竹就把在市区工作的儿子叫回家,带上全家人到地里播种玉米。

“播种玉米的时候,仓眼可以定大一点儿,将来剔苗可比补苗强。”趁着休息的间隙,50岁出头的刘丰竹和记者闲聊了起来。他说,自己种地30多年,以前啥苦都吃过,现在虽然机械化耕作很方便,但种地还得靠人。

在记者的要求下,刘丰竹同意让记者尝试一下如何正确使用播种机。“一定比例的化肥配上定量的种子。,这一亩地要下4斤左右的种子和80斤左右的玉米专用肥。”刘丰竹嘱咐记者要把握好比例。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记者进行实际操作时,才发现难度不是一般的高。“你这样不行,种子下得太稀了。”刘丰竹立刻指出错误,并熟练地调整了阀门。

记者看到,刘丰竹选购的化肥是某品牌的玉米专用肥,播的种子是他到市区选购的“泰玉5号”牌杂交玉米种。这两个牌子已经买了好几年,用刘丰竹的话来说,就是“放心”。轰鸣声中,播种机在田地间穿梭,播下的是种子,更是刘丰竹全家人的希望。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5/0602/2846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