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乡土文化老照片 三百勇士抗日寇

三百勇士抗日寇

三百勇士抗日寇

——新四军独立旅第五大队高培显部上蔡抗日纪实

记者

盛夏七月,距上蔡县城偏东南15公里处的杨屯乡陈法寨村,绿树掩映、碧水环绕,四周庄稼地里玉米、芝麻等农作物长势旺盛,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象。

陈法寨村有11个村民组,全村2100多人。当年,这里曾是上蔡县的“六大寨”之一,不仅寨墙高筑,还有两道并行的寨河为屏障。如今,寨墙已不复存在,寨门也早已拆掉,只是寨河依旧,杂草丛生、水流潺潺,见证着这里的历史。

陈法寨村是抗日英雄高培显、朱冠英的殉难地,说起70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战斗故事,村中一些老年人记忆犹存。

“小日本可是坏透了,杀人不眨眼,俺娘差一点儿就被打死了,往村外逃生时身中子弹落下终身残疾!”84岁的老党员冀妮驼背至九十度,他不时抹着眼角的泪花。

“高培显、朱冠英率领的部队纪律严,每天早晨在东门寨河边的操场上出操练兵,还唱(抗战救亡)歌曲。”88岁高龄的村民陈丙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高培显牺牲在东门,朱冠英牺牲在南门,他们可都是为了让老百姓活命,掩护老百姓才牺牲的,他们都是大英雄啊!”

高培显(1907年~1944年),字云明,上蔡县邵店镇大高庄人。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19岁时到国民党冯玉祥部参军,由于作战勇敢,屡立战功,1942年,他被晋升为二十二师六十四团一连连长。19432月,他目睹了日寇在郑州五里堡杀害800名无辜群众的惨景,内心受到极大震撼,发誓坚决抗日。他对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战的壮举十分钦佩,充满仰慕之情。同年9月,他借送家属返乡为名,到周口西华县新四军独立旅驻地,拜见旅长魏凤楼、政委金少山,陈述个人抗日主张,当即得到二人的赞许和鼓励。19442月,其所在的国民党部队在河南襄县作战失利,经许昌地区中共党组织帮助联系,高培显带领朱洪云(上蔡人)、朱冠英(上蔡人)及一连、三连和机枪连320余人,脱离囯民党部队,投奔新四军独立旅接受改编,被整编为新四军独立旅第五大队。高培显任大队长,朱冠英任副大队长,尚震(中共地下党员)任政委。从此,高培显带领第五大队在西(平)、遂(平)和许昌一带开展抗日活动,歼灭了不少日伪军。

1944年,日寇发动河南战役后,高培显率领部队在京汉铁路两侧,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同年3月,日军1万余人包围了河南襄县县城,我军顽强抵抗3日后失守,高培显率残部200多人,经过激战后突出重围。518,高培显奉命率部转战上蔡,驻扎上蔡县东部的陈法寨村整训,并在驻地宣传抗日救国。此后,他率部4次出击汝南、上蔡边界及上蔡县城四郊,先后击毙日军4人,伪军30多人,俘敌70多人,缴枪150多支。当时,在上蔡县城南尚堂伪乡公所,驻有伪军30多人,经常抢掠四乡百姓,为非作歹。这年814日,高培显带朱洪云连跑步突袭,在伪军开饭之际,将其包围,未发一枪将敌全俘,缴获长枪36支,手榴弹百余枚。

接连几次大胜仗,让高培显的部队军威大振,很多青年踊跃报名入伍,仅在他的出生地上蔡县邵店镇大高庄村就有30多名青年参军。不到5天,第五大队很快扩充了一个百余人的新兵连。9月,高培显对部队进行整编,设置为1个团,下设3个营、7个连和1个炮排。全团阵容整齐,武器装备齐全。当地百姓非常拥护这支抗日队伍,主动帮助部队侦察敌情,传递情报,救护伤员。920,高培显率部在邵店镇前杨村打了一场围歼战,37名伪军及王霍寨维持会40多人全部被缴械俘虏,并将罪大恶极的汉奸当场处决。1015,在上蔡县无量寺乡奇袭汉奸任安武,击毙40人,俘虏30余人,把缴获财物全部分给百姓。邵店镇西袁寨村是日伪汉奸刘小云的据点,驻有100多名伪军,经常骚扰四乡百姓,抢掠财物。1028日晚,高培显带三个主力连奔袭袁寨村。伪军除刘小云带十几人逃脱外,其余全部被俘,缴获百余支长枪。战后,高培显把伪军抢掠的财物、粮食分给群众。俘虏们看到高部深受群众拥护的场面,经过教育多数愿意留下参加高培显的抗日队伍。121018日,高培显率部两次奔袭城北湖岗寺日伪据点,歼灭日伪警备师80多人,俘虏57人,缴获很多军用物资和一匹战马。1220,高培显率三连奇袭上蔡县城西北据点,击毙日军3人,伪军30多人。从此,日伪军龟缩城内,轻易不敢出城骚扰。

1221,据侦察获悉,驻在河南中部的日伪军正向高部驻地进发。高培显一面派人继续侦察敌情,一面积极进行战斗部署。25日晚,高培显派朱洪仁带主力三连和机枪连去攻打湖岗寺伪军据点。由于团副王国治叛变告密,日军纠集上蔡、汝南、西平、遂平及周口项城5县的日军300多人、伪军1000多人,乘寨内兵力守备不足,包围了高部驻地陈法寨村。情急之下,高培显遂与从许昌出差回来的朱冠英立即决定,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他们认为,如强行突围,不但成功的把握甚微,而且躲在寨内的1万多百姓也会蒙受灾难。于是决定加紧抢修工事固守,待主力回援再内外夹击敌人。午夜,高培显得知主力回师增援受阻的消息后,预感情况危急,便和朱冠英等人商议,决定第二天天黑后突围,宁可流血也要掩护百姓突围出去。拂晓时分,日伪军开始从四面攻击,日军的迫击炮轰塌了南门楼,战士们用土袋封堵缺口,战斗异常激烈,部队伤亡很大。高培显从南门巡视到东门,见很多青壮年农民到寨墙上面,凭借垛口,用砖头、石块、树木和农具御敌,很是感动。特别是看到有的老百姓主动运送弹药、抬伤员,更是让他感动得泪水直流。26日清晨7时许,高培显带领警卫员再次来到东寨门,看到寨外一所房屋后敌人的一挺机枪正吐着火舌,顿时两眼冒火,遂从一战士手中夺过长枪,一枪击毙了敌人的机枪手。当他连续两次击毙日军的机枪射手后,第三次举枪准备射击时,一颗子弹飞来,从他左眉际穿过,他踉跄地倒下了。临终前,他还断断续续地说:“继续战斗……掩护……百姓……撤退……”时年37岁。

身为副官的朱冠英在外援回师受阻、主官高培显殉难之际,毅然担起指挥之责,沉着应对、顽强抗敌,为掩护当时在寨内躲避兵灾的万余群众突围,数次放弃撤退机会,死守南门,时至傍晚,终因弹尽而身中数十弹,壮烈牺牲,时年37岁。日军破寨后,残忍地杀害了躲在地道内的伤员109人,杀死未突围的百姓数百人。

高培显、朱冠英相继牺牲,对官兵们震动很大。“誓与日寇战斗到底,流尽最后一滴血!”英勇的指战员与寨内群众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终于突出重围。后来,部队铲除了叛徒王国治,满怀悲愤的群众和乡绅将高培显、朱冠英的遗体分别运回他们的出生地,上蔡县邵店镇大高庄村和杨屯乡杨仕位村进行掩埋。

为缅怀英烈,告慰英灵,20131月,杨屯乡人民政府、杨屯乡人民武装部,在朱冠英的墓前,为其立碑一块,碑的正面刻字“抗日志士朱冠英之墓”,石碑的背面,镌刻有“重修朱冠英墓碑记”,介绍了其生平事迹和牺牲经过。今年6月,经河南人民政府批准,追认高培显为革命烈士,朱冠英的革命烈士材料正在上报待审批。

昔日的硝烟已经散去,当年抗战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三百勇士面对于我数倍的来犯之敌不惧不怯、浴血奋战的英姿,如群雕般巍然屹立。他们不屈不挠、顽强御侮的精神,气贯长虹,万古长青。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5/0714/2931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