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经济综合资讯 伊朗原油增产预期助推国际油价走低

伊朗原油增产预期助推国际油价走低

国家发改委21日发出通知,7月22日0时起下调国内汽柴油的价格,汽油每吨下调265元,柴油每吨下调265元。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导致近期原油价格变化率一直处于负值,并逐步加深。22日国内油价迎来“三连跌”。英国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已从5月19日的每桶66.14美元跌至7月21日约56美元,跌幅约15%。那么影响最近油价持续走低的因素有哪些呢?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伊朗核问题谈判达成协议。7月14日,伊朗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与伊朗达成历史性的全面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协议,为解决延续了12年的伊朗核问题达成政治共识。联合国安理会20日也通过决议,联合国将终止此前通过的7个对伊朗的制裁决议,但对常规武器和弹道导弹的禁运仍将分别持续最多五年和八年。

伊朗是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BP公司2014年6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伊朗探明石油储量高达1570亿桶,居世界第四位。伊朗核谈判达成全面协议以及国际社会对伊朗部分制裁的取消,对进一步释放原油产能意义重大。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已要求旗下所有油田今年内扩大产能,如市场需求充足,该公司石油产量将能达到被制裁前的水平,即每天400万桶。伊朗石油部副部长此前曾表示,一旦核谈判协议达成,伊朗希望快速将原油出口产量翻番,同时将推动OPEC更新其成员国市场配额体系。制裁取消后,伊朗石油日出口量每天将增长100万桶,这使得本已供过于求的国际原油市场过剩加剧。从中长期看,伊朗的石油产能还将持续释放,这一因素有可能使国际油价承压。

其次,7月5日希腊举行公投,希腊民众反对国际债权人的救助方案,加大了希腊退出欧元区的风险,这对欧元区经济增长构成潜在威胁,进而影响到该地区对原油的需求,这也构成了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的压力。

第三,近期国际原油市场过剩的局面有所加剧。从供给侧看,虽然低油价对美国页岩油开采造成一定冲击,但这种效果尚未完全显现,大面积停产的状况并没有出现。同时,数据还显示,今年5月,OPEC国家石油产量继续攀升,达到两年多来的高位,这其中主要归结于今年来安哥拉石油出口的增加,以及沙特和伊拉克创纪录或接近纪录的石油产量。OPEC国家的增产抵消了美国部分小型油田停产带来的产量下滑。美国能源信息署(IEA)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的原油库存4月以来出现首次增加。从需求侧看,全球经济复苏进展仍然缓慢,石油需求增长有限。

此外,美元升值预期的增强也对油价回升形成压力。上周美联储主席耶伦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美国经济和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改善,相信美国国内通胀率将逐步上升,今年某个时候加息很可能是合适之举。这一表态使全球对美国加息的预期增强,美元对主要外币汇率进一步走强。由于石油主要以美元计价,美元升值预期对国际油价也形成了打压。

总体看,供需因素仍是影响国际油价的决定性因素。今年国际石油市场供需总体宽松,只要不发生严重的国际地缘政治事件,国际油价有望保持低位徘徊,并不排除进一步走低的可能性。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院长、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5/0722/29487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