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新农村 大豆田间管理技术
大豆田间管理技术
苗任重
根据调查,今年我市小麦收获后墒情较差,大豆一般在6月中旬下雨后播种,多以贴茬播种为主,播种方式多数采用窄行距、大播量的不良种植习惯,播种施肥同时进行(垄间播入肥料),一般亩施45%复合肥
为保证大豆的正常生长,为丰收奠定基础,现在正是大豆田间管理的关键时节,应该抓紧时间做好田间管理。根据我市气候特点,7月到8月上旬是全年降雨最多的时间,也是生长旺盛季节,应及时做好追肥、病虫草害防治、排灌水等管理。
一、及时追肥 促弱转壮
夏季作物最好在犁时肥料掩底,或者贴茬播种时播入垄间,减少肥料流失,提高利用率,追肥为补救措施。对于已施过肥但长势弱的地块,确实需要追肥的,可以在下小雨或者雨后傍晚,顺垄亩撒尿素
二、辨清杂草 合理喷药
及时除草能够减少杂草对养分的消耗,便于田间通风透光,利于大豆生长。单子叶禾本科杂草,如麦苗、稗草、狗尾巴草、马唐等,用盖草能30毫升/亩,加水
对于大豆植株较低没有封垄地块,可以采用普遍喷雾除草;如果大豆已封垄,杂草在叶面下,需要采用单喷头在叶面下顺垄喷雾除草。
三、虫害防控结合
害虫取食大豆叶片,吸食汁液或者蛀入主茎,导致植株光合作用减弱,生长缓慢,增加中后期倒伏机率,同时也易造成大豆花叶病毒病等病害的传播,因此要及时科学防治害虫,原则上是防控结合、预防为主。
虫害防治时期及方法:一是初花期用乐斯本30毫升~40毫升/亩或者氯氰菊酯40毫升~50毫升/亩,加水
四、鼓粒期叶面喷肥
大豆鼓粒成熟期,植株体内有机营养大量向籽粒运转,籽粒逐渐膨大,是大豆干物质积累最多的时期,直接关系到大豆籽粒百粒重大小,从而影响产量高低。该时期叶片功能逐渐衰退,田间管理的主攻目标是保叶、保根,延长叶片和根系的功能,提高百粒重。鼓粒期需要一定的水分和养分,做到遇旱浇水和叶面喷肥,以保证后期大豆养分和水分的供求平衡。叶面喷肥方法:鼓粒前期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及微量元素,配制浓度2%~4%,延长叶片功能,满足养分的需求。
五、及时排灌水
我市常年7月份~8月份降雨比较集中,在降大雨后要及时到田间观察,对排水不畅存水地块,要及时做好疏导排水,切忌雨后天晴,大豆根部泡在水里,灼烧及缺氧导致豆叶呈黄色或枯死,造成不必要的减产。花荚期是大豆开花结荚的关键时期,多开花多结荚才能提高单株产量,增加亩产。如果遇旱,应该及时浇水,促进开花结实,减少花荚脱落,为高产奠定基础,实现大豆丰产、增收之目的。(作者系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df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5/0727/2956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