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评论 缺席的主角仍然是主角
缺席的主角仍然是主角
胡殿文
7月是大学的毕业季, 而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毕业典礼上,一个未能出席的人——刚刚因病离世的
李小凡,留校工作32年。
如何看待一位学者的生与死,令人沉思。清瘦、讷言的李小凡喜欢将白衬衣穿得整整齐齐。这种“清清白白”的形象与风骨,与他的内心世界高度匹配。
在首都北京,在高等学府,一位语言学家的选择与坚守让人泪流满面。而在中原河南,在普通农村,一个基层干部的逝去同样让人感动。他就是生前担任长葛市坡胡镇水磨河村党委书记的燕振昌。
有人把老燕的一生概括为一间房一句话一辈子。在新村建设和后来的新社区建设中,燕振昌曾两次拒绝“一间房”。 燕振昌的老伴说,他这一辈子留给她的最后一句话是“村里的事还没忙完……直到今天,村里300多个门店、500多间门面房中,燕书记家没有一间。”燕振昌的日记里,有个“六不沾边”:钱不沾边、物不沾边、烟不沾边、奖金不沾边、红白喜事酒场不沾边、村里的工程亲戚不沾边。与老燕共事几十年的村委会主任张汉卿接过话茬:“他总说,坏规矩的事别找我,咋说都不中——这句话是他坚持了40多年的‘铁规’。”
老燕当村干部几十年,家人没跟着占啥便宜,亲戚朋友更没沾上光。前些年,村里要建新社区,有亲戚请他帮忙把水电安装的活儿揽下。燕振昌说,村干部咋能带这种头儿,让别人说闲话?这话语很朴实,但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燕振昌把干事成事作为一种自觉行动、一种朴素情怀、一种执着追求;燕振昌“曾是水磨河的天”,他把毕生精力献给党的 事业。他的 精神令人崇敬—— 虽然只是一个小芝麻官,但他为了一方百姓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贡献出了毕生精力,直至献出生命。他是当之无愧的百姓领头雁、共产党员的好榜样、基层干部的好典范。
谁也逃不脱的命运是人将故去,但生的意义有不同。李小凡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学者,燕振昌是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生命的意义定格在为事业奋斗,为社会奉献,为人民服务上。对待生与死他们有相同的阐释。那就是向死而生,勇敢地面对死亡,积极地生活。海德格尔认为,“人是以一种面向死亡的方式活着”。电影《死亡诗社》中有一首诗:“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我希望活的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我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说的也是“向死而生”。,生命不过就是一粒尘埃,从无形中而来,终归无声,这个飘渺的存在,让我们认识到了生命的残忍、脆弱而不可复制的本质。“不知死,焉知生”,所以,心中有珍惜死亡、热爱生命、感悟生命、创造生命、懂得感恩、升华生命的积极价值和思考,我们就有望离苦得乐,在“死亡般的思考中”坚韧崛起,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不要避讳“向死而生”。精神苍白肤浅,就经受不住风雨的剥蚀,容易失去独立的生命的信仰。有朋友说,每次去火葬场,经历生死离别,环境非常压抑,内心非常沉闷,却觉得价值感、珍惜意识,增强很多,平时看不开的功名利禄,也都看开了,“活在当下”得到更多认同——“向死而生”确实具有灵魂洗涤功效啊!
死,只是个体生命的终结,当你参与创造的世界会因为你的参与而美好。如果寻找解脱,从对死的恐惧中解脱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勇敢地面对死亡,快乐地生存,过有意义的生活。
缺席的主角仍然是主角,这就是共产党人精神的力量!
责任编辑:wq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5/0728/296007.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