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历史人物 抗日名将——赵登禹

抗日名将——赵登禹

    河南文化产业网讯:赵登禹(1898 --1937),字舜城,山东菏泽县杜庄乡赵楼村人,抗日烈士,中国国民党党员。1914年赵登禹加入冯玉祥的部队,任冯的随身护兵,跟随参加北伐战争,后国民党军改编,回任第二十八旅旅长。跟随冯玉祥参加"中原大战",战败后冯的部队被整编,赵登禹被任命为第29军37师109旅旅长。 1937年7月28日,对日作战时壮烈殉国,时年39岁,是抗日殉国的第一位师长。

  为了纪念赵登禹,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北平市政府将崇元观南至太平桥的马路命名为"赵登禹路";北平通县古运河西岸一条大街,被命名为"赵登禹大街"。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确任赵登禹为抗日烈士。2009年9月,赵登禹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919年春夏之交,冯玉祥部驻防湖南常德,城北德山和石板滩时曾闻有虎伤人畜。有一次,赵登禹和战友们在德山练习野战,训练中发现了一只猛虎,士兵与山上居民边追边打,赵登禹冲在前面,连发数枪,皆击中老虎的要害,最后,老虎窜到江中。士兵们把老虎拖了上来,送到冯玉祥处,冯玉祥很高兴。事后冯玉祥请城里的照相馆为赵登禹照了一张骑在虎背挥拳的照片。

    1937年7月28日赵登禹在北平抗战牺牲,31日,冯玉祥在南京找出这张照片,题写了"民国七年(1918年)的打虎将军",以示纪念。勇擒匪首折叠1921年,冯玉祥在陕西剿匪时,摆下了"鸿门宴",要在酒席上擒拿当地匪首郭坚。不料尚未"摔杯为号",伏兵争看众人斗酒竟挤倒了屏风,暴露了计谋。就在郭坚欲拔枪射冯之际,赵登禹出手制服了郭坚。因下手迅猛,竟然拧断了郭坚的脖子。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赵登禹:"神圣任务当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冯玉祥亲笔在照片上题写了"民国七年的打虎将军"来称赞赵登禹。冯玉祥在《公祭征文启》中称赞赵登禹:"躯干修伟,负膂力,精技击"。赵学芬说:"我父亲的手可巧了,听说他收藏的古玩坏了,都是他自己修。"《救国时报》1937年曾这样评价赵登禹:"奋战至最后一滴血,光荣地完成了保国卫民的天职,足为全国军人之模范。"1939年日本发行的《大陆战史》中评价赵登禹说:"白日下的噩梦"。

    2009年9月,赵登禹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褒奖令,追授赵登禹为陆军上将。1946年,北平各界举行公祭赵登禹、佟麟阁仪式;1952年经冯玉祥夫人、卫生部长李德全提议,毛泽东主席为赵登禹亲属签发了《北京字第捌拾号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对赵登禹将军为国捐躯的英勇壮举作了表彰,确认赵登禹将军为抗日烈士。

    1985年,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为赵登禹将军塑像。

    2015年7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佟麟阁赵登禹雕塑落成仪式在西城区赵登禹路举行。佟麟阁将军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殉国的第一位高级将领。此次西城区制作的位于佟麟阁路上的纪念雕塑,在创作形式上表现了一只被炸坏了的怀表,怀表中的日期和时间永远停留在了1937年7月28日这一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的时刻。   

    1946年7月28日中山公园公祭大会之后,何基沣奉冯治安之命到北平将赵登禹灵柩于次日由龙泉寺起灵,运至卢沟桥以东2公里处的西道口山坡上安葬。文化大革命期间,赵登禹烈士的墓被红卫兵挖开,欲盗取"金银财宝",一无所得后,砸墓而去,烈士尸骨无存。赵登禹墓于1980年重建于卢沟桥城东关文子山,墓碑正面镌刻着:"抗日烈士赵登禹将军之墓(1898-1937)"。

    1980年至2003年,北京市和丰台区政府又三次为赵登禹烈士墓整休扩建和立碑,并列为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

    1946年11月25日,当时的北平市长何思源签发了《府秘字第729号训令》,将市区三条道路命名为赵登禹路、佟麟阁路、张自忠路,以纪念抗日英烈。新中国保留了这三处地名,并沿用至今。赵登禹路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中北部,北起西直门内大街,南至阜成门内大街。北平和平解放之后,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全会有这样两项决议:一是决定中央领导机关迁入北京,二是进城之后不要用中央领袖的名字命名街道地名。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三位英烈的抗日功绩得到新中国认可。这就是为什么解放前由国民党北平政府命名的三条街道得以在新中国继续沿用的原因。原名东关大街,明代时在通州城东门之外傍河形成,作为货栈与买卖街道,至今已有600多年。

    1946年,为缅怀抗日将领赵登禹,更名赵登禹大街;1981年恢复原名;1985年10月,为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又改称"赵登禹大街"。

  2014年,北京市赵登禹学校举行赵登禹将军事迹纪念馆开馆仪式,以此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纪念馆由7个部分组成,以大量翔实的图片、文字、影像和实物等资料,见证了赵登禹将军一生顽强抗敌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展馆内陈设有喜峰口战役沙盘模型,还播放着关于喜峰口战役的电视节目,陈设了赵登禹将军生前的旧照片、遗墨、仿制的喜峰口战役大刀、民国政府颁发的荣哀状、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发的烈士证等。

    199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60周年之际,经北京市教委、市编办批准,将北京市大红门中学更名为北京市赵登禹中学, 2003年4月与嘉园小学合并为北京市赵登禹学校,赵学芬任名誉校长。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5/0828/3021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