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评论 法学会应大有作为
法学会应大有作为
胡殿文
据统计,截至8月底,全国县级法学会数量已有895个,较去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市、县法学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明显提高。以我市为例,在第一届理事会取得显著成绩的基础上,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突出特点是知识层次高、年龄性别构成进一步改善,代表范围更为广泛,学术基础扎实。理事和常务理事中,本科率达到100%,研究生以上学历分别达到19%和27%,45岁以下的理事占40%以上。法学会组成人员中法学界的代表,也有职能部门、企业界、新闻界人士参加。这样做既增加了代表性,又扩大了法学会的社会影响力,为做好下一步工作奠定了人才基础。
从日前召开的全国法学会会长会上披露,各地法学会在发挥智库作用、开展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普及、人才培养使用等方面,都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开创了崭新局面,尤其在推动县(市、区)建立法学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上涵盖了法学主要学科和法学边缘学科。在繁荣法学研究,积极组织广大法学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开展多学科、多层次、宽领域的法学研究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取得了一系列有创见的研究成果。
推动法学会工作制不断创新发展,要克服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倾向,探索和建立起一套有别于党政机关、符合群团特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方式。积极推进智库型研究会建设,进一步推动地方法学会建设,特别是要推动各地把具备条件的县(市、区)基层法学会普遍建立起来,并将进一步明确市、县法学会的工作原则和工作职能任务,从当地实际出发,分层次、差别化开展工作。
法学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中国法学会和地方法学会的宗旨是团结法学工作者、法律工作者,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维护宪法法律尊严和权威,贯彻“二为”原则和“双百”方针,开展法学研究、法学交流和法治实践,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积极贡献。要组织法学工作者、法律工作者不断提高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业务素质;引领、繁荣法学研究,推进法学理论创新、法律制度创新和法治文化创新,促进法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转化。
法学会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国法学会和地方法学会一定要把握好历史机遇,切实发挥好法学会的优势和作用,紧密团结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坚持服务理念,创新工作方法,拓展活动渠道,通过发布课题、组织调研、召开学术会议、举办主题论坛、评选优秀人才和成果、参与法治宣传及法律服务等活动,充分调动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引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yss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5/0929/308224.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