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教育佳作赏析 【225】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225】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儿童时期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毋庸置疑,好的习惯的养成将使孩子受益终身,而坏习惯如同难以拔除的原上野草,恣意侵占扰乱身体与生活的和谐。培根曾说:“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开始,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学校教育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也有人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都需要父母日常的悉心培养与言传身教。

孩子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需要父母的榜样作用。我们都曾读过《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在中国的家庭生活中这样的一幕随处可见,小孩子手里拿着吃的正要往嘴里填,旁边的大人便会趁机打趣道,给叔叔(阿姨)吃一口好不好?这时的小孩子一般会举着小手把心爱的东西递到他(她)的嘴边。而此时的大人多半会说:“好孩子,真乖,叔叔(阿姨)不喜欢吃这个,还是你自己留着吃吧哈!”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了一种潜意识:大人吃自己的东西应该是说说而已,哪天要是哪个叔叔阿姨不开窍把孩子的东西给吃了,这孩子说不定就会不解的大哭起来。很多家庭都会把好吃的留给孩子而自己舍不得吃。长此以往,孩子便会养成吃独食的习惯,并且,“独”会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变得霸道,独占,独享。体会不到与人分享的快乐。显然,这种方式对孩子的培养是不利的。社会是人与人共同构成的,与他人共享资源是生活的必要组成之一。学会与他人分享将更有利于孩子对人际关系的处理。

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更多的是需要家长的监督。毕竟为人父母的我们已经阔别校园多年,不能再给孩子做学习上的榜样。童年时期是孩子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大多孩子不懂得怎样进行劳逸结合,这本也没有错,毕竟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如果家长不能适当的加以监督,放任自流,孩子便会像脱缰的野马,此时若再想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难度可想而知。想让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名列前茅则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我们不妨在平日中多督促孩子,比如,可以规定孩子早上几点起床读书,写完家庭作业能看多久的电视,周末出去玩的时间等等。给孩子在自由的同时,也给了一些限制。这种方式同时满足了家长和孩子的不同需求。

 孩子卫生习惯的培养,也是需要家长的悉心引导。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孟母三迁讲究的便是环境对孩子的影响。相信在一个干净优雅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都不怎么会邋遢;相反,在脏乱差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能有多爱干净。作为父母的我们首先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家庭环境。房子不一定要大要豪华,但一定要整洁舒适。而餐前便后要洗手,不要把污渍弄到衣服上类似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去问孩子他们都是知道的,但做没做到就是另一回事儿了。妈妈怎么没洗手啊?那我也不洗了,类似这种心理一旦养成,好的卫生习惯就无从谈起。孩子总是善于模仿的,因此家长一定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说教的同时,身体力行。

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在于平时的实践。小孩子一般都比较勤快,对未知事物充满着好奇,这时候让他们做些类似扫地,择菜的活他们总是乐意的。而且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在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做事的积极性。现在的孩子大都金贵,捧在手里怕掉了,打不得骂不得,让孩子搬个凳子都怕会累着。其实这样溺爱孩子,只会让他们养成好吃懒做的坏毛病,份内之事也会处理的一团糟。这样方式培养出的孩子想必是没有竞争力的。所以说,家长一定要放手孩子,让他们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自己,在旁边做个教导者与帮助者就已经足够了。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孩子习惯的养成,与他的一生息息相关。精巧或拙劣,要看习惯最后是成为他们最好的仆人还是最坏的主人。而这一过程,家长的陪伴和教导都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5/1102/3144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