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佳作赏析 【082】我育孩子二三事
【082】我育孩子二三事
我是一名俩孩子的父亲和家长,养育有一女一儿,女儿今年10岁为姐姐,儿子今年6岁为弟弟。两个孩子就读于同一所小学.我因工作原因时常不在家,爱人也因是一名幼儿老师,工作也是忙碌的,所以对于养育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孩子在没有家长在时能否会和睦相处,相亲相爱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家庭教育问题了.但说起我的俩孩子在这方面都很乖巧,上学时他们会结伴背着书包下楼一起到学校,放学后回到家里又会一起在一个书桌上学习。作为孩子的父亲,看着他们相亲相爱的小姐弟情,在内心中我是由衷的高兴的!他们的相亲相爱,这些也更多包含了我对他们的爱,育正了,孩子们的爱就是纯洁相知的爱;爱偏了,孩子们就会为家长一点点的不公平而互相大吵大闹,我育孩子的二三事,就先从姐弟同吃一串肉串开始吧!
(一)、同吃一串肉串
今年的清明假期,我回到了驿城家园度家,想一想从春节假期上班后又好几个月没能见到两个孩子了,所以在回来的那天,孩子们见到爸爸特别高兴,我就带着孩子们去华莱士餐厅吃他们爱吃的自助套餐。孩子们高兴的在自助餐厅里点了他们爱吃的薯条、玉米杯、果汁和炸鸡腿。对于两个孩子要点的吃食,聪明的家长都会点的相同的一式两份,不会偏向小的也不会偏向大的,要不然会出现姐姐有为什么弟弟没有,弟弟的好吃一点而姐姐的不好吃一点等等的小矛盾出来了,带孩子出来初衷也就有了改变。但在我当时在给他们点了薯条、玉米杯、果汁和炸鸡腿后,我又加了一串肉串放在了他们用的餐盘子里了,孩子们在吃他们的薯条和玉米杯时看到了那只有的一串肉串,儿子年纪小一点就先问了爸爸:爸爸,那个肉串是谁的呀?我说,爸爸已吃饱了,不吃了,你们俩谁吃都可以。儿子说:那就给姐姐吃吧!我一听儿子的话当时真的好高兴,儿子小小年纪就知道谦让姐姐我就说,那女儿你吃吧!女儿说:还是让弟弟吃吧,弟弟小。
看着姐弟俩为了一串肉串互相谦让,当时我的内心真的好激动,姐弟俩没有因为只有一串肉串吃而吵闹而是互相谦让,爸爸看到了你们的和睦,但更要懂得互助和分享,不是爸爸没带足钱再为你们买一串肉串,而是你们可以去一起分享这串肉串的滋味。我就对俩孩子说,你们可以一人吃一半呀!这时只见儿子立即拿起了肉串放到姐姐的嘴边说:姐,你先吃。看着姐弟一起吃完了这串肉串,我也内心感动不已,为孩子们感动,孩子们,爸爸妈妈陪你们的时间总归有限,真正最亲的还是你们的姐弟间亲,姐弟之间,不光是和睦,更要要懂得互助和分享,
(二)、父亲节的礼物
今年的父亲节那天,我刚好出差回来.因为在前几天我就给孩子们打了个电话,告诉他们端午节我会回家里和他们一起过节,也刚巧了,今年的端午节的第二就是父亲节了,女儿当时就在电话里说:爸爸,在父亲节里我会送给你一个礼物。我说:那你送爸爸什么礼物呀!女儿说:现在还不能告诉你,这是个秘密,而且俺弟也会送你个礼物呢!我说,好吧,那爸爸就等着你们的礼物哟!那天我一进家们,俩孩子就像小鸟雀跃一样的跑到我身边,交给我他们要送我的父亲节的礼物:女儿送给我一张亲手做的父亲节贺卡,儿子送给我他图画一幅小画,看着孩子们为他们的爸爸做的节日礼物,我深情的看了爱人一眼,这些都应该是做幼儿老师的爱人对孩子们的教导,教育孩子们在节日里对爸爸的一份爱。
(三)、一地金黄,一寄希望
小时候的我,是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子.长大后远离了农村,工作和生活都住在了城市。我一度曾经为小时候父亲犁田耙地的高大身影而着迷,在记忆的深处是那一人、一牛、一犁、一耙的影子,还有那那蓝天,白云及旷野……当时幼小的心灵里想着就是要做父亲那样会犁田耙地的人。父亲那代人,农村还没有现在的机械化程度,父亲就用那一人、一牛、一犁、一耙把土地征服,把土地变成粮仓养育子女。而我对我的子女,我都没能成为像我父亲那样的会犁田耙地的人,况且是我的下一代呢,我迷茫!时代的发展,在家乡的田地间里在也不会看不到那一人、一牛、一犁、一耙的影子了,渐渐被农业机械化的轰鸣及高楼林立的工厂,宽宽的马路取而代之了。但在今年的中秋节,我对此份迷茫似乎找到了答案。
今年的中秋节,我和爱人带孩子们一起回故乡奶奶家过团圆节,故乡正敢上秋收,村头的大马路上晒满了丰收的玉米,远远望去是一地金黄。在中午秋温更高时,母亲喊着我说:你去村头把玉米翻晒一下吧!我就带着俩孩子一起拿着翻晒的工具到村头,我教孩子怎么使用农具去翻晒玉米,孩子们没干过农活,一幅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两个小家伙没有一会功夫就把一场的玉米给翻晒了个遍。此时我望着孩子们在劳作的身影,我忽然意识到,由于时代的发展,我和我的儿女可以不是在要做父亲那样的会犁田耙地的人,而是需要传承的是父亲那代人的辛苦耕耘,勤劳能干的农家人的朴实家风。我明白了,孩子们,你们的将来也许如父亲一样远离了土地,但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的精神值得你们永远去学习,对你们的教育还远远不够,远远不够……
责任编辑:lk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5/1102/3144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