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佳作赏析 【227】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孩子
【227】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孩子
苏女
我的女儿今年13岁,上八年级,再有一年就要参加中考了,说实话,我很希望她能考上一个很理想的学校,将来进入最高学府北京、清华甚至出国深造……这不仅是孩子的梦想,也是我的梦想,说实在话,平时我对孩子严加管束,学习的时间,一刻也没有耽误过,可是有件发生的事让我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前几天,我市举办东西部合作会,我恰巧陪女儿上学路过乐山大道的时候,看到别的学校的学生在大道两边擦洗交通护栏。我就随口的问一句,孩子如果让你去和他们一样擦洗护栏,你愿意去吗?她回答,如果是学校统一组织的,我会去。如果让我一个人去,我不会去。有这些时间还不如我多看会书呢?我说:“孩子,你错了,学习固然重要,作为一个中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更为重要。”我的话说得女儿有些迷茫。
我们知道,校园对学生的引导不仅是扎实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及正确的道德价值观,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合作沟通的能力,扑捉和把握问题的能力……这对中学生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但这一切没有社会实践是做不成的。我的看法是:
让中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人群中去。
在社会实践中认识社会,在社会这个大学堂中感受个体存在的意义。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锻炼同学的爱心、耐心和宽容心,同时为了更好的服务对象,有时还可以启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了孩子的沟通能力,随机应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由于作为中学生今后的道路还很漫长,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社会这个大学堂中,体验、奉献、成长、收获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何跨入社会的第一步,参与社会实践给孩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如何去培养孩子的社会性呢?
我的看法是:带孩子去有同龄孩子的家中玩,让他们相互熟悉,相互了解,他们每天都做了哪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经常带孩子到外面转两三次,给孩子制造机会熟悉周围环境和人群,这也有助于孩子克服怕生羞怯心理。在市场上,让孩子付钱,要想克服怕生羞怯心理培养孩子的社会性,最重要的是想办法引导孩子开口说话,和孩子一块去市场或超市,让孩子付款,这样无形中孩子就会和收款人形成了一种社会关系,这些都是培养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提。
父母严格要求利于行。
让孩子主动投入到社会实践中,最主要的是父母要做好榜样。正如《三字经》所说: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情。因此,教育子女要从严,不要怕他们吵闹,要善于正确引导,子女在正确的言行要大力表扬支持。子女不正确的言行要坚决予以制止、反对,而决不能听言服从,或者必酿成大错。
让孩子在和谐快乐的环境中成长。这是培养孩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国泰民安宁。一个家庭若父母三两天争吵,必给子女带来心灵的伤害,不仅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也影响他们的学习进步、生活愉快。还有父母不管子女是好是坏,是对是错,总是严厉批评指责甚至打骂,怎能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呢?因此,家庭必须和谐,对子女要求平等相待,并要尊重子女的爱好和特长的发挥。孩子的健康成长与事业兴衰都与自信有着密切关联。作为父母,应想方设法让孩子树立自信,不要总是拿孩子的短处或不足比别人孩子的长处或优点。长此以往会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总之,教育孩子方法种种,我觉得还是从是社会实践中做起最好,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走向成功,走向人生辉煌打好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yss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5/1102/31450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