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教育佳作赏析 【193】我对孩子习惯培养的认识

【193】我对孩子习惯培养的认识

李玉栋

从入学到现在孩子上四年级,孩子所在学校、班级一直从道理、落实方面上,不断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习惯是在人的生活、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我们作为家长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 从孩子学校的习惯教育和自己育儿的学习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提高认识。

一、 从孩子的日常生活抓起

良好的习惯多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小事上。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做家长的应善于抓住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例如,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在他饮食、玩耍等活动中逐渐养成的,文明礼貌习惯是孩子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培养的,爱学习的习惯往往是在游戏中形成的,爱劳动的习惯是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培育的。因此,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应从孩子的日常生活抓起。

二、习惯的养成在于持之以恒

选准要养成什么样的行为习惯,然后坚持经常性的重复,在重复中激发兴趣,学有所得,越干越想干。例如孩子喜欢自己拿勺吃饭,虽然吃的很慢,桌上、地上、衣服上常有菜汤、饭粒,我们当家长的不要急躁。要坚持每顿饭都让孩子自己吃,并一边鼓励、一边教孩子进步方法。还常常夸孩子“真棒”、“真好”、“有进步”,使孩子们非常开心。一段时间过后,孩子不仅学会了自己吃饭,还学会了自己穿脱衣服。入学后成了班上同学们学习的榜样。良好的习惯要经过不断的重复。反复地实践才能养成。只要父母坚持要求,日积月累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才能形成“定型”。这时孩子做起来会感到轻松、自然、舒服、愉快,主动地去做,慢慢形成了习惯。反之,他会感到紧张、压抑、难受不愿意去做,自然很难形成习惯。所以,习惯的养成在于持之以恒。

三、 积极鼓励孩子  

在儿童习惯的养成中,要多鼓励。如在学习中表现出认真听别人讲述、讨论积极、交流积极、认真作业、勤学好问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表扬,并树立榜样,通过正面教育,真正起到的鼓励作用,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信心,形成良好的习惯。消极的制裁不会发生多大的效果,有时候反而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所以要积极的鼓励。用鼓励的方法来引导儿童的行为,来督促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形成。多一点鼓励,多一份希望,或许孩子会受益一生。

四、 家长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一位家长说:对孩子的教育可以简单到“从自身做起”这样一句话。作为父母应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表率。如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父母先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等,这样对于善于模仿的孩子来说必然受益匪浅。

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最佳期,小学教育就是养成教育。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父母要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入手,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当经过自己的努力使孩子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或改变了一个坏习惯的时候,那份喜悦是无法言表的。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5/1102/3146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