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文史研究 “我们是一家人”
“我们是一家人”
□ 班永威 刘 迪 文/图
如果你经常经过市骏马路,一定见过路边小亭子内的票友演出的场景吧。每天下午,儿童公园周边的小亭子里人潮涌动,观看演出的戏迷朋友络绎不绝。那里有一群票友,他们热爱豫剧,痴迷豫剧。
因为喜爱所以相聚
演出的这个票友团体名叫“红运唢呐艺术团”。艺术团的创始人之一张红丽告诉笔者,之所以起名“红运”,是取“鸿运”的谐音,希望这个自发组织的票友平台能够顺利地办下去,红红火火,鸿运当头。
张红丽告诉笔者,早期由于条件有限,没有社团组织,许多戏迷每天傍晚就到公园附近,三五一群,相互学习、切磋戏曲。后天,队伍慢慢壮大,“红运唢呐艺术团”应运而生。
到现在艺术团已经成立3年了,团员平均年龄50岁。这个团队里有教师、医生、退休工人,汇聚了各行各业的戏剧爱好者,从最初的五六个人发展到现在的二三十名成员。现在,艺术团每周二、周四及周末都会在市儿童公园、靖宇广场、世纪广场义务演出。
戏迷喜欢,再难也要办下去
“艺术团成立3年了,我觉得真是太不容易了。”张红丽说,作为业余的民间团体,自费办团面临经费紧张的问题。
张红丽告诉笔者,团里需要添置设备,每次演出也要花费不少,因此有时候不得不去参加红白喜事“化缘”。
戏迷们的支持和喜爱让他们决定再难也要坚持下去。“我们的音响师黄师傅生病了,开场前戏迷会自发地帮我们摆设备,结束后帮忙收拾完了再走。有次参加比赛,一些戏迷大老远地赶过去呐喊助威,支持我们。”张红丽说,这种温暖人心的行为成为他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我们就是一家人”
3年里,艺术团“步履蹒跚”,磕磕碰碰,但团员们之间的感情一直很好。
“我们就是一家人,从来没有红过脸。”张红丽这样评价他们的团队氛围,团员们关系和睦,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助。如果有成员生病,大家都嘘寒问暖,关怀备至;谁有难事,也会得到大家的帮助;成员家里有红白事,其他人会毫不犹豫地去帮忙。
张红丽告诉笔者,现在这个大家庭还在慢慢壮大。只要戏迷们支持,他们就会坚持下去,继续追逐他们的“豫剧梦”。
责任编辑:yjh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5/1201/3204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