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教育综合新闻 平舆县炎黄文化研究会文工团发展侧记

平舆县炎黄文化研究会文工团发展侧记

奏响群众文化建设之歌

——平舆县炎黄文化研究会文工团发展侧记

黄育南 周由

“走,去陈蕃公园看大戏去啊!”每到周末,平舆县城许多居民走出家门,来到陈蕃公园看戏。这群唱戏的人就是平舆县炎黄文化研究会文工团成员。近10年来,该文工团扎根在平舆这块拥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土壤中,为群众不断奉献出一份份精美的精神食粮。日前,笔者来到平舆县陈蕃公园,该文工团正在这里排练新戏《罗成嫖风》,旁边站满了围观的群众。据了解,这部新戏排好后,将应邀到上蔡县演出。“现在我们团的名气慢慢大了,找我们演出的也多了。”平舆县炎黄文化研究会文工团团长陈金平感慨地说。

2006年,陈金平加入平舆县炎黄文化研究会。后来,由退休人员和戏曲艺术爱好者组成的平舆县炎黄文化研究会文工团便成立了,陈金平被任命为团长。文工团成员当中,年纪最大的74岁,最小的也有50多岁。经过近10年的发展,如今,该文工团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发展前景看好。

万事开头难。开办之初,没有资金,演出的不少开支,如添置服装、更新乐器都是必不可少的,有时候,甚至连个排练的场所都找不到。尽管条件简陋,但演员们怀着对艺术的执着和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的决心,克服种种难题,一直默默无闻地扎根在基层群众文化阵地上。

“当时文工团刚组建时,要买服装、音响等,陈团长就自己花了3万多元把东西买齐了。有时候我们没地方排练,陈团长就会包个餐馆,让成员们在餐馆里排练,饿了就直接在那里吃饭。”该文工团的指导老师马素枝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陈金平的带领下,这个由临时拼凑起来的业余演出团队,一步步发展成为具有相当实力的文艺演出团体。

10年来,除了恶劣天气,文工团几乎每天都在排练。如果有新戏要演出,每天甚至会排练在6个小时以上。目前,他们排演有曲剧《傻子串亲》、《货郎下乡》、《跪大堂》、《瞎子算卦》、《小姑贤》、《屠夫状元》,豫剧《秦香莲》、《打金枝》、《王宝钏》、《双拜堂》、《喜相逢》等戏曲小品。2012年,该文工团排演的《三喜临门》在全市首届小戏小品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据平舆县炎黄文化研究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现在,该文工团每年演出100多场,下乡送戏,慰问演出,走遍了平舆县各乡镇的敬老院。在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和平舆县组织的广场文化活动、文艺活动中,都有该文工团成员的身影,而且,他们还不计报酬。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6/0329/3432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