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期待天中大工匠脱颖而出

期待天中大工匠脱颖而出

期待天中大工匠脱颖而出

 

□胡殿文

 

今年3月,石学明夺得女装制作金牌,填补了残疾人中国服装制作国际金牌的空白。驻马店工匠露了脸、争了光,成了“智慧驻马店人”的新代表。市委书记余学友称赞石学明精益求精、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鼓励他再接再厉,示范带动,不断提升自身就业创业能力,为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做出新贡献。

目前,载誉归来的石学明没有出去享受美好春色,而是猫在家里研究服装制作。探寻石学明的成功之路,人们发现,价格公道,做工细致是他的裁缝店赢得回头客的秘诀。他对制作每一件衣服都能够做到一丝不苟,同时也不断创新服装的款式和做法。这正是对工匠精神的刻意阐释。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一种理念。35,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上。石学明耐心专注、专业敬业的工匠精神值得大力倡导。

匠人匠心是工匠精神的根基,着眼细节、品质为本是匠人共同的信念。石学明的成功启发我们,要树立品牌意识,把握发展机遇,开拓创新,形成独特产业品牌,以此带动更多的人创新创业、发家致富。要克服残疾人只能保不能扶的错误理念,提振残疾人的就业能力,让他们学有一技之长,在国家就业优先战略的支持下实现就业,获得收入和过着有尊严的生活。

石学明的成功在于他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工匠精神”意味着专业与敬业,更意味着对规则、规矩的尊重与恪守,对高品质产品的责任感与自豪感。“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创新是“工匠精神”的延伸。创新,关键在人。创新,孕育智造。坚持技术创新、持续不断开发独一无二新产品,这是诸多中小企业能成为世界级行业翘楚的奥秘。

践行“工匠精神”,需要制度做保障。“工匠精神”离不开历史的传承,离不开追求品质和创新的企业文化,离不开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更离不开社会对工匠价值的认可与尊重。正是这些元素构成了滋养“工匠精神”的沃土。问题的关键是,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首先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工作实践中。锻造“工匠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当戒除“短平快”式的心浮气躁。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当下做起,从拧紧一颗螺丝钉做起,让“工匠精神”成为自然而然、理所当然,融入血脉之中。令人欣喜的是,记者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培养选树数百名“天中大工匠”,以此来激发广大职工学习技术、提升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市总工会正在抓紧制定一系列具体措施,发挥工会阵地的作用,依托政府、社会资源,切实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利用职工网络服务体系建设的大好时机,选出一批技术能手在网上展示先进技能操作法,开设职工技能培训网上课堂,设立职工创新基金,推动广大职工创新实践,建立健全大工匠交流协作机制、大工匠创新成果孵化机制和大工匠激励机制,为高技能人才选拔表彰、交流协作、创新创业等提供一系列制度保障。

毫无疑问,工匠精神需要厚植的土壤,需要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需要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战略眼光,需要持之以恒地“补钙”,从职业精神的培养到职业教育的改革,再到荣誉体系的激励以及文化土壤的培育,多管齐下,形成合力。驻马店,这里曾打造出“中华第一剑”棠溪宝剑,这里是养蚕制衣鼻祖黄帝正妃嫘祖的故乡,这里是创新创业的沃土。工匠精神起于乡贤,贵在传承。我们期待更多的天中大工匠脱颖而出。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6/0415/3469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