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民俗民间医介 张氏喉科
张氏喉科
西平张氏喉科是民间保留下来的珍贵医术,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张氏喉科医术始于清代,其先祖张含光,祖籍城西汤买赵村,素以喉科见长,曾著《喉病治疗要旨》,详细介绍喉科疾病针、烙等手术及部分良方、验方,对后世最有影响的是“喉科生肌散”(沿用至今之吹喉散即是)。张含光膝下二子,张伯俭、张伯纯均以医治喉疾为业,自此张氏喉科医术分为两大主支,各有千秋。
张伯俭,以稳妥称著,在世时行医多有效方,内治诸法不断推陈出新,尤重视总结经验教训,归纳成案,以戒后人。如:“见紫癜出者,禁针、刀,若术则出血不止,而死不治。”
张玉卿,张氏喉科第五代传人,民国期间,西平县县长朱国衡患喉疼5天,寒热往来,热至烫人,冷到颤抖,派人来请张玉卿诊治,经检查确为脓肿在喉(即现在扁桃体周围脓肿)以针刺出脓血,上珍珠散而愈。后朱县长说:“你积德积福积善,济世活人,是位好先生,医号就为‘积善堂’吧。”从此以后,医号就称为“积善堂”,在方圆几百里享有盛名。
第六代传人张本安,1958年始在县医院工作,独掌喉科门面,他谨遵古训,博采众长,进一步发扬了张氏喉科。
第七代传人张书政,1944年生,中共党员,汉族,现为汤买赵居委会卫生所负责人。自幼受父张本安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并在总结前人治疗经验的基础上革新医疗器械,改进手术操作方法,将一些形式残酷的手术废弃,代之以科学、卫生的手术治疗方法。
西平张氏喉科,临床以手术、内服中药为主,因人、因时、因病而异,辨证施治。主要以针扎、割、烙等为临床手法治疗和中药内服、外敷等医疗手法,尤以治疗梅核气等疗效奇特。扁桃体摘除术,也由原来的十字开口法改为一次性切除。张氏喉科治疗各类喉病患者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
张氏喉科是民间保留下来的珍贵医疗技术,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该医疗技术自诞生以来,治好了无数的喉病患者,在方圆几百里及周边省、市具有广泛影响,声名卓著。传承保护该医疗技术对研究喉科治疗和弘扬民间医学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民间医学文化的智慧和结晶,挖掘这一民间传统医疗、医药技术,对于丰富和繁荣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服务广大群众也有着重要意义。
张氏喉科作为一种民间医疗技术,受传统师承关系影响,二百多年其技艺大多是以家族形式口传心授传承下来的,仅存的一些图谱也大多散失,缺少完整的文字资料,不利于这一切民间医疗技术的推广,急需挖掘和整理,使之得以传承和发展。
2010年4月,张氏喉科被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徐佳瑞 辑自市政协文史委《天中记忆·文化卷》)
责任编辑:xmx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6/0509/3513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