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少儿教育 中国儿童启蒙读物之《三字经》的由来
中国儿童启蒙读物之《三字经》的由来
中国传统儿童启蒙读物之《三字经》的由来
在美国有一部电视剧叫做《指路明灯》,它于1937年首播直至2009年剧终,其间跨越了72年之久,被吉尼斯誉为世界上最长的电视剧。读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很惊讶?但倘若让它与中国的一本书相比的话,就显得小巫见大巫了,这本书自南宋开始,在历史的长河中浮沉辗转,不断被后世学者连载、增补,直到今天,已经800余年了。
除此之外,这本书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出国留洋”了,据记载:1581年,历史上第一位研究汉学的欧洲人罗明坚在澳门翻译此书,并将译本带回了意大利,之后的几百年间,这本书相继被翻译成拉丁文、俄文、英文等各种语言流传各国,成为许多国家教育孩子、研究汉学的经典读物,甚至连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的故居如今依然摆放着这本书。
这便是中国传统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当我们翻开这本知名度极高但很少有人能说出内容的书时,我们不难发现《三字经》历经千年而不衰是有原因的,它用那极其简洁通俗的白话诠释着亘古不变的真理,读起来朗朗上口。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政治、教育都被王应麟揉进了三个字组成的句子中。难怪明朝赵南星说:“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
为什么叫《三字经》呢?正如上面所说,全书都是以三个字为一句,四句一段组成的,在这里面有一个小故事:传说王应麟有一个学生,学习非常努力,但成绩总是上不去,为什么呢?王应麟了解到,这个学生每天要看很多各个方面的书籍,导致最后博学而不精,很多时间都浪费了。王应麟突发奇想:能不能把所有的知识融进一本书里呢?经过反复的编纂,最终《三字经》出世了。
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在中国古代能被称为“经”的书,屈指可数,这是因为“经”在古代中国取的是“经典、精华、可以吟诵”之意。
可是,就是这么一本脍炙人口的书籍,在现代社会中却鲜有人读完过。记得钱文忠先生曾经做过这样的调查:让很多人背诵三字经,几乎所有人都会背“人之初,性本善。”然而,到了第六句的时候就开始有人不会背了,直到“三才者”这句时,已经鸦雀无声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有人说是社会的浮夸,有人说是时代的变迁,诚然,《三字经》里面确实有很多东西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社会,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用其中一小部分的糟粕去否定所有,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而且,自《三字经》成书至今,各朝各代的文人学者都对《三字经》的内容加以增补,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例如新中国成立之后编纂的《新三字经》,里面便对书中的等级观念,封建思想进行了修正并加入了当代的知识信息。
总而言之,《三字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的,它不属于某一个时代,更不属于某一个阶层。自宋朝开始千百年来,直至千百年后,我相信依然有人为《三字经》注入新的血液,让这颗中国璀璨的明珠继续散发耀眼的光芒!
责任编辑:fl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6/0518/35350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