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评论 > 高考志愿,何时能够跟着兴趣走
高考志愿,何时能够跟着兴趣走
高考志愿,何时能够跟着兴趣走
□李晓鹏
高考结束,又到了填报志愿的时候。选择一所理想的学校,或者一个理想的专业,对即将开始大学生涯的学子来说,意义不言而喻。
然而,我们处于高等教育刚刚普及的社会,中国的家长和高中毕业生们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学专业时,往往会被那些专业的名字弄得眼花缭乱。他们既不了解那些名称的含义,也不了解学科发展所需要的素质,往往因为盲目选择专业,导致以后的人生发展遭遇尴尬。所以,填报志愿至关重要。
市场敏锐地把握到了“报志愿”需求。据央视报道,高考志愿咨询服务应运而生,“大数据帮你填报上好大学”之类的广告比比皆是,部分“一对一”咨询的价格更是被炒到数万元,且这种数万元的咨询只接受预约,“因为学生太多了,顾不过来”。这种咨询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这种生意,只要是国家法律允许的,就可以存在,对其进行指责是毫无理由的。只要经营者诚实守信,确实能够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有用的咨询信息,这种咨询机构自然就有其存在的价值。
问题在于,我们的孩子即使得到了这类咨询机构的帮助,按照他们给出的建议填报了志愿,是否就意味着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道路?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与教育发达的国家相比,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只在于好成绩,他的个人兴趣爱好和理想,并不在考虑的范围,或者仅仅占极少一部分。所以,这种所谓的志愿填报,其实并不是个人真实意愿的表达。咨询机构的建议,只不过是以被录取为最高衡量标准。
高招考生,绝大多数已经年满18周岁,从法律意义讲已经是具备完全行为能力的人,但可悲的是,他们中相当多的人对于自己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拥有怎样的人生,还缺乏规划,还在随波逐流,家长或者咨询机构让他填什么志愿他就填什么志愿。这导致一个严重后果,就是上大学之后缺乏学习的动力。高中时候以高考为唯一目标,到了大学以后,实现了这个短期目标,却发现自己没有了人生目标,整天宅在宿舍玩游戏,想办法逃课。到了考试的时候,照着老师画的重点,突击几个晚上,成绩及格就感到满足。这已经成为现在的大学生比较普遍的状态。
上大学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大学不会再花时间来培养你的兴趣爱好,人生规划应该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解决的。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认识自己、规划自己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责任编辑:lyx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6/0613/3585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