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汽车行业资讯 与其鹬蚌相争不如共上层楼

与其鹬蚌相争不如共上层楼

施芸芸

近日,在重庆举行的全球汽车论坛上,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又语出惊人:“如今部分汽车企业开展不道德竞争,雇网络水军抹黑竞争对手,在培训经销商时也恶语伤人。”李书福表示,打“缺德战”没有未来。其实,在今年北京车展期间举办的2016中国汽车论坛上,包括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和广汽集团执行董事、广汽乘用车总经理吴松在内的很多自主车企高管都对来自自主品牌内部的相互攻击、恶意诋毁等行为予以批评。

对于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来说,需要将眼光放长远些,未来更大的竞争舞台是在国际市场。自主品牌应联合起来共同提升竞争能力,否则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2013年,我国“铁皮双雄”(即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在竞标阿根廷铁路项目时,其中一方被指未按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竞标项目的申报备案,更以远低于其他同类项目的报价涉嫌“恶性竞争”,导致阿方认为中方企业报价不严肃,暂停了中方其他公司已签约的近30亿美元的项目进程。在汽车行业,自主品牌企业在产品出口时搞“窝里斗”也并不鲜见。前几年,我国两家皮卡制造商为了在俄罗斯汽车市场争夺份额,大打价格战,一方卖1.6万美元,另一方就只卖1.1万美元,而相近的日系车型则长期保持高达3万美元的售价。由于压低产品价格,利润大幅缩减,两家车企无力在售后服务上投入更多精力和资金,导致俄罗斯消费者埋怨不断,不仅未能拿下新市场,而且品牌形象也一落千丈。

那么,该如何规范汽车企业健康有序竞争、减少恶意竞争带来的不良影响呢?

首先,车企需要对市场竞争有正确的认识。应该说,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大部分汽车企业已经认识到良性竞争的重要性,并普遍摒弃传统的恶意“价格战”。比如,奇瑞汽车总经理助理金弋波就认为,价格竞争并非是最好的竞争途径,通过降价来获取市场,只会减少企业利润,最终将降低市场竞争力。

其次,行业组织和相关机构可通过搭建沟通平台等方式促进企业间的良性竞争。车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汽车协会等行业组织需发挥力量,帮助车企进行差异化竞争,共同将国外汽车市场的“蛋糕”做大,避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近年来,汽车企业间的“人才暗战”可谓硝烟四起,车企间高价“挖人”行为不断,甚至有时“挖”走的并非是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车企间人才的有序流动,还推高了人才对薪酬的期望目标。为此,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成立了全国汽车行业人力资源经理人组织,搭建了车企间人力资源工作方面的信息交流平台,大大减少了车企间关于人才的恶意竞争。

再次,政府有关部门应行动起来,搭建车企间的共性技术开发平台,引导并营造行业健康有序的竞争环境。为了更有效地推动车企间的联合开发,政府力量的介入极为重要。以日本为例,前不久日本经济贸易产业省组建了研究小组,成员包括丰田、日产、本田等六大汽车制造商及日本电装、瑞萨电子和松下等主要汽车电子制造商,通过签署相关协议,联手推动本国智能汽车的发展。我国相关部门也可积极效仿,引导车企建立良好的行业竞争氛围。一旦汽车企业尝到正当竞争的“甜头”,就不会再回到“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老路上。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6/0629/36205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