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民俗民间医介 胡氏喉科

胡氏喉科

       西平县同德堂喉科起源于清代嘉庆年间,创始人胡本固。据史料记载,胡本固自幼天姿聪慧,爱读医籍,弱冠成婚后,得其岳父传授喉症治疗秘方、心法、手法,不久就坐诊行医,牌号“同德堂”。其嫡传后代子孙:胡运申、胡庆荣、胡文秀、胡留根,都子承父业,在不同年代采用精要的治疗方法、药方,治愈喉疾患者数不胜数。《西平县志》述称:“至第四代喉科传人胡文秀、胡文省时,胡氏兄弟刻苦钻研,使针、割、烙术不断创新,求治者甚多。”1927年,北伐军某团长之妻患急性喉病,疼痛难忍,经胡文秀针药并施,4日痊愈。自此,西平县“同德堂”胡氏喉科声名传遍大江南北。

新中国成立后胡氏喉科医术不断发展更新,其门人弟子有的受聘于市、县医疗机构,有的个体行医,但都以“同德堂”喉科传统的治疗手法为基础。

第六代传人胡玉周,生于1954年,家住西平县柏苑街道办事处花马刘村。自幼酷爱医学,在其父胡留根言传身教下熟读医书,钻研医术,16岁能运用祖传医方医术诊治患者。他的行医格言是秉承祖训,播洒爱心,擅长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的治疗。他在采用家传医方辩证施治的同时,熟练运用针、敷、割、烙等方法解除病人的痛苦,尤其对噎嗝、梅核气、音哑、急慢性咽炎、早期食管炎的治疗,有独到之处。胡玉周根据祖上医案和自己几十年的治病经验,撰写了《胡氏长门喉科》一书。

20117月,胡氏喉科被驻马店市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徐佳瑞  辑自市政协文史委《天中记忆·文化卷》)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6/0706/3630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