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乡土文化老照片 全国晚报记者聚焦“包公文化”
全国晚报记者聚焦“包公文化”
全国晚报记者聚焦“包公文化”
□晚报记者 张广智
本报讯
包拯,北宋庐州(今合肥市肥东县)人,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清官,民间称其为“包青天”、“包公”。在包拯故里合肥,包拯出生地小包村、包拯少年读书的地方包公祠、包拯归葬地包公墓等遗迹保存完好。包拯的形象活跃在众多文化作品中,尤其是各种地方戏曲中。庐剧,流行于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一带和大别山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包拯故里的代表戏曲,庐剧有许多刻画“包公”形象的著名剧目。
应邀到合肥采访的34家晚报的文化记者在合肥期间,考察、采访了包公祠、包公墓等国内独有遗迹,观看包拯故里代表戏曲——庐剧中的“包公戏”,参加包拯及清廉文化·庐剧中的包公形象座谈研讨会,聆听了许辉、完颜海瑞、吴胜等安徽省研究包拯及廉政文化、庐剧等项目的专家、学者举办的专题讲座……了解了包拯及清廉文化和庐剧中的包公形象及意义。其间,文化记者们还采访了渡江战役纪念馆、岘山新农村等文化景观。
据悉,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现有会员单位186家,涵盖了全国所有地区晚报(含部分都市报),占据中国报业的“半壁江山”,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长任欢迎、秘书长王炳云也参加了本次大型系列宣传活动。
责任编辑:lyx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6/0712/3643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