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 >评论 > 景区监管不能止于摘牌

景区监管不能止于摘牌

景区监管不能止于摘牌

□史洪举

 

据媒体报道,国家旅游局近日决定对严重不达标的五家5A级景区进行处理:对湖南省长沙市橘子洲、重庆市南川区神龙峡两景区撤销其5A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对安徽省安庆市天柱山、福建省武夷山、福建永定—南靖土楼三景区进行严重警告,并限期6个月整改。

5A”作为旅游景区质量评定的最高等级,是衡量景区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硬件设施的重要指标,也是景区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游客在选择旅行目的地时,也多将景区质量高低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要素。

摘牌后,景区将不再以“5A级景区”作为宣传内容,景区参观游览价格也要相应下调。景区被摘牌后的监管该如何开展,值得关注。20154月,山西五台山、南京夫子庙等5A景区遭国家旅游局警告,同年10月,山海关景区因存在价格欺诈、景区环境和管理水平差等问题被取消5A级资质。虽然当初被警告和“摘帽”的地方主管部门纷纷表态要痛下决心、认真整改,但到今天整改效果如何,仍旧没有下文。这个现象也说明了对问题景区的常态化监管尚有待落到实处。

今后,对旅游景区还要加强系统性和全局性的监管,主管部门可以考虑将景区等级、资质与当地主管部门的绩效挂钩,与门票价格联动。让当事景区真正感受到切肤之痛,继而痛定思痛、认真整改。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6/0811/37066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