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卫计·健康医界快讯 西平县人民医院:那些三伏天急救的故事

西平县人民医院:那些三伏天急救的故事

对在路边被创伤的老大爷紧急施救.jpg 

对在路边被创伤的老大爷紧急施救

高速公路车祸急救现场(1).jpg 

高速公路车祸急救现场

驻马店网讯(记者 丁振 通讯员 吴原启)急诊科,是一个与众不同和充满风险的阵地。穿梭如流的马路、星罗棋布的乡村、狭小的过道、拥挤的集市……到处都是他们争分夺秒和挥洒汗水的战场 入伏以来,人们度过了暑期最热的天气,使急诊工作再次接受了严峻的考验。至立秋,西平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先后出120救护车486次,出诊1458人次。仅815一天,就出120救护车20趟,出诊医护人员计60余人次,接诊34例。

急诊科护士长陈靓说:最近太忙了,我们时常冒着摄氏39度以上的高温施救,身如汗蒸。有的顾不上吃饭,有的顾不上喝水,有的顾不上休息;有的因说话太多,喉咙都哑了,有的因站立时间过长,腿都累肿了。有一天下午连续出诊两趟的老医生庞富堂,心脏病都累犯了,心率一度达到每分120次。

716上午,30岁的男子武某被亲人护送到急诊科时,心脏呼吸骤停,医生王文杰、护士李洒洒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电除颤、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道,硬是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当时,由于该男子家庭经济条件差,家人打算放弃治疗,如果不是医护人员基本功扎实,如果不是医护人员抢救及时,如果不是医护人员永不言弃,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719早上8,一位十来岁的男孩拨打120说他父亲因醉酒,一夜没回家,在县城西关洪河桥处找到,请求急救。医生任海军、护士张璐前往接诊后给予吸氧,输水,救治。

在男孩父亲住院期间,当得知男孩的爷奶去世,母亲远嫁他乡,一时无依靠后,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有空闲了,把饭买好给他送过去;没空闲了给他钱,让他自己买着吃。小男孩感激涕零。急诊科副主任王青海说:给急诊病号买饭、送饭、喂饭,如同家常便饭,我们已习以为常。

7291219分,医生韩鹏志等才出诊抢救了一名患者还没来得及歇歇脚,又接到120指令赶到在马路上摔倒的老大爷跟前。患者家人嫌来的晚了,冲动之下,不论分说,连打带骂。医生韩鹏志没有解释因交通堵塞才来迟的原因,忍着疼痛和屈辱蹲在地上,迅速将老大爷的手腕固定好之后抬上担架,送往医院施救。

8110点零6分,在京港澳高速公路由北向南835公里处发生车祸。接到指令后,副主任王青海和护士李洒洒,又一次冲进蒸笼。在途中,王青海想方设法与患者家属联系,一边了解患者情况,一边指导自救和安抚,并报请高速公路服务区开通地下应急通道。

到达事故现场后发现:驾驶员李某虽然全身多处擦伤,头及胸等部位主要器官没受到大的伤害,但意识清醒。驾驶员的儿子困于副驾驶的位置,胸部及腹部下肢受到严重挤压,面色苍白,神志不清。王青海一边劝伤员稳定情绪配合施救,一边积极协助消防队员,选准角度施救,避免其加重伤情。护士李洒洒迅速攀爬上副驾驶舱门,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一边安抚伤员情绪,一边成功建立静脉通路。经不懈努力,成功将伤员从副驾驶位置救出。

89下午330分,一位饮酒过量的中年男子周某在协警杜鸣护送下,被医生庞富堂、护士张焕霞从柏城剧院广场接到人民医院急诊科。当时,周某昏迷不醒,大小便失禁。医护人员一边给他清洗身上的粪便,一边给他用醒酒保肝药物对症治疗,等症状缓解后送回家中。

811下午540分,柏城东关居委会56岁的谢某到急诊科就诊,急性哮喘病突发,无人跟随,身无分文,脸色发白,呼吸困难,医护人员庞富堂、范家惠等,一边对症抢救,一边请开通绿色通道,患者症状缓解后送重症监护室救治得以康复。

作为急诊科医护人员,在救护车3平方米左右的狭小空间内,他们不仅要依靠简单的医疗设备、凭借不断积累的急救经验,对复杂、危重的病情快速做出合理的判断,给予准确的救治,而且有时还要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屈辱和痛苦。

在急诊科,因为患者或患者家人一时不解和冲动,医护人员被打骂的事情经常发生。
在急救室,因为患者或患者家人不慎经常遗忘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医护人员总是义无反顾,想方设法物归原主。

从其他科室轮转到急诊科的医生王文杰、王向超说:在急诊科有多辛苦,没有亲身体验很难想象啥滋味。

尽管有太多的不理解,他们始终把患者的安危放在首位,无论有多少委屈,都随着心血和汗水流逝而去。

在特定的环境和情急之中,一些患者和患者家属言行过激,伤害过急诊人员的感情。但过后,他们大都后悔莫及,真诚道歉,并笑脸相迎。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6/0830/3745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