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县区正阳县 68户贫困家庭共走脱贫路

68户贫困家庭共走脱贫路

扶贫项目资金“打捆”入股

68户贫困家庭共走脱贫路

□晚报首席记者     李玉荣     通讯员     王珺   /

 guojg160940.jpg

村民在蔬菜大棚工作。

354980_贫困户高兴地干着活1.jpg 

         村民将采摘的蔬菜出库。

本报讯     昨日一大早,家住正阳县彭桥乡彭桥村陈小想起床做饭。吃过早饭,她骑着电动车把孩子送到村小学。随后,她到村里的蔬菜大棚里打工,一月能挣3000元工资。想着到年底还有3000元的保底分红,正在丝瓜大棚里忙碌的陈小想心里美滋滋的。

 

“这样帮扶脱贫俺满意”

 

今年34岁的陈小想,丈夫于2015年因患癌症去世,两个女儿都在上学,公婆年事已高,婆弟患有精神障碍性疾病,家里失去了顶梁柱,一个家庭的重担都落在了她的肩上。2015年底,她和其他贫困户一道把扶贫项目款入股村里的青青蔬菜种植责任有限公司,年底可拿到不低于3000元的分红。她每天到蔬菜大棚里上班,每天可挣100元钱。

“把扶贫款集中‘打捆’使用,平时挣工资,年底保底分红,让我们家看到了脱贫希望,这样帮扶脱贫俺满意。”陈小想说,这样的脱贫方式很适合她的家庭。她的大女儿今年考上大学,乡里为她争取到了县妇联“雨露计划”助学资金5000元,村里为其协调到了8000元的助学贷款。

采摘青椒、黄瓜、丝瓜、南瓜等,装上车……当日中午1130许,在青青蔬菜种植责任有限公司的蔬菜种植基地,30多位村民忙得热火朝天。

 

让贫困户吃下“定心丸”

     

据该县彭桥乡一负责人介绍, 青青蔬菜种植责任有限公司是河南省诸美集团的下属种植公司,总投资1000万元,建设有标准化无公害蔬菜高效示范区300亩,每年可供应大型超市及蔬菜批发市场优质蔬菜1200吨以上,可解决长期就业人员70多人。

该负责人说,该乡的大刘村是省级贫困村,全村贫困人口有87147人。为了寻找脱贫致富的好门路,自2015年全面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彭桥乡大刘村党支部书记王思杰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充分利用临近的河南省青青蔬菜种植责任有限公司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县农办项目扶贫资金为依托,积极协调到该村的68户贫困家庭与该公司签订了扶贫项目资金入股企业种植的产业扶贫计划协议。

今年4月,以项目扶贫资金入股,每户贫困家庭在青青蔬菜种植基地分包一个蔬菜大棚,有能力干的社员,每天100元的务工收入,并包吃住。没有能力干的贫困户,可以把分包的蔬菜大棚转包给亲朋。

“大刘村68个贫苦户到青青蔬菜种植基地认领自己的蔬菜大棚那天,全村都沸腾了。”王思杰说,全村男女老少来到蔬菜基地,像赶大集一样,场面甚是壮观。现场签协议、听技术课,贫困户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在广州打工的贫困户何秀萍听闻到这一消息后,从外地赶回来签协议,然后到公司打工,既可顾家还能挣钱。

“入股种植产业扶贫,让俺不出力也有效益分红,这样的好事难找啊!”贫苦户李世武说。

 今年62岁的李世武患有疾病,他的老母亲双目失明多年,老伴患有脑血管硬化等疾病,家庭贫困。由于他自己没有劳动能力,入股后他把自己分包的蔬菜大棚转给了亲戚打理,他本人在年底享受种植公司的效益分红。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6/0906/3759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