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正阳县 走进江国故里 感受古村巨变
走进江国故里 感受古村巨变
走进江国故里 感受古村巨变
□晚报首席记者 李玉荣 文/图
昨日,记者走进正阳县大林镇江湾村,看到一排排楼房鳞次栉比,一条条水泥路宽阔平坦,村民正在翻晒新收的稻谷,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记者走进一户居民家,看到楼房装修精致,家电一样不缺,完全可以媲美城里的别墅。
“江氏始祖纪念碑”
在该村,记者首先看到一座牌坊(如图)。该村72岁的江正关告诉记者,据史料记载,江国故里在正阳,江湾一带是江姓的发源地,如今江湾村1280口人中,有900多人姓江。江正关指着在村里一块空地上的一块石碑,告诉记者,上面刻着“江氏始祖纪念碑”七个字。
江正关说,这块石碑是2009年7月江湾村整体搬迁时在村庄挖出来的。
据村里一名80多岁的老人介绍,清代村里建有江氏宗祠,这块碑就立在祠堂门前。“这儿就是江姓人的根。”这名老人说。
后来民国成立,祠堂改成学校,石碑被扔进村口水塘。1968年和1975年两次淮河发大水,把祠堂连同江氏族谱、牌位冲走了,石碑更是无从寻找。
江正关说,现在,到正阳县江国遗址焚一炷香,到江湾村摸一摸石碑、掬一捧故土,成为不少海内外江姓族人寻根祭祖的“必修科目”。
据了解,摆渡过淮曾是江湾村人祖辈相传的生意。
村庄一年12次被淹
江正关说,以前的江湾村紧靠淮河北岸,家家户户是土坯房。“1975年发大水,洪水漫过屋顶,整个村庄被淹。”江正关说,当时,船就在村庄上行驶,受灾村民全部被救援人员送到大林镇政府院内安置。
江正关说,由于江湾村特殊的地理位置,三年两头发水,1997年,村里发了12场水,房屋、庄稼被淹,村民的日子苦不堪言。
“那时候,喝的水都是黄色的。”这名80多岁的老人告诉记者,原来村里没有水井,吃水要到淮河里挑。
“村民谁家来客了想吃捞面条就要到
“2006年,村里打了第一口水井。”江正关说,开始使用的当天,村里放起了鞭炮,村民甭提多高兴了。
“2008年村里争取了一个项目,全村整体搬迁。”江正关说,建设现场有序,群众自发加入到建设中,3年之内整个旧村全部搬迁,村民们住上了统一规划的新房,家家户户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好日子。
“村里还修通了6000多米的下水道,16条水泥路四通八达。”该村党支部书记江正好说,如今,村里建有图书室、文化广场、健身器材,老百姓安居乐业,邻里团结,家庭和睦。
“村里经过土地流转1400亩土地,引进1.8亿元的光伏发电项目,还有蔬菜大棚等项目。很多村民不出村一个月就可挣到几千元工资。”江正好自豪地说,如今,该村正积极打造农村宜居环境,提升村民幸福指数,村里建有垃圾池,路边摆放有垃圾桶,此外,村里还配备有保洁员。
责任编辑:lyx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6/0923/3794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