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治综合新闻 迥异的镜头下执法
迥异的镜头下执法
□ 胡殿文 邱学忠
镜头下执法的本意是公开透明,督促执法者自觉规范文明执法,便于群众监督执法过程。最近发生在一南一北两地警方执法过程中的不同做法引起笔者的关注。
9月3日晚,重庆市涪陵区警方在当地一家火锅馆内抓捕一名持刀嫌疑人,被网友用手机拍下抓捕过程。突如其来的状况,让正在就餐的食客惊出一身冷汗。但民警的一个举动,就赢得了大家的理解。视频被网友发布到网络后获得网友赞誉一片,短短10个小时,视频浏览量突破30万次。涪陵警方的做法是便衣民警在火锅店抓获嫌犯后,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站在餐厅中间,对着受到惊扰的食客双手抱拳:“对不起,打扰大家就餐了……”这是近日被广为传颂的一番警民关系景象。来到当地交警执法窗口办理业务,没想到竟遭遇工作人员吹胡子瞪眼,不仅说话不中听,工作态度还很不耐烦。当事人尹先生心里窝火,一怒之下将办事人员的行为拍摄成视频,并上网曝光……这是日前在河北省衡水市上演的警民关系另一幕。
同为警察执法,交警因服务不到位挨批,民警则因执法有礼获赞,方法不同,细节差异,效果迥异。一句“对不起”,则拉近了执法者与群众的心理距离;一个“爱答不理”,伤害了警民关系;一个拱手小举动,就引来众人的喝彩。正是民警这一“自选动作”很暖人,满足了人们对文明执法的期待。而交警的一次小表情,却遭来网友围观唾弃。因为这样的冷漠令你我心生悲哀。
我们常常不以恶意揣摩人,要以善意看待人。作为当事人的交警平常表现如何?可能一贯表现不错,服务不到位可能是一时疏忽,分心了、走神了。但任何一个细节的错误往往是对群众百分之百的伤害。有人说,政府工作中任何一个麻痹点,都可能成为老百姓的痛点。窗口单位、公共服务若有一点做不好,就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当然也不可否认,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情,工作中不可能做到完全没有瑕疵,但问题是,责任部门日常工作中,有没有树牢群众观点,做到敬畏群众、尊重群众、为民解忧。
古人云:“智者不必仁,而仁者则必智。”这话里就有个责任心的问题,有个责任心激发出的能力问题。有百姓冷暖常在心的责任感,才能千方百计预防、解决干扰百姓正常生活的问题。社会在发展,新问题会不断出现,真正把责任担在肩上,才能摒弃疏忽和麻痹,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让百姓少些痛点,多些幸福点。
群众在期待文明执法,期待缘于缺失。现实中,并非所有执法人员都像涪陵民警彬彬有礼。暴力执法、警民冲突的案例并不稀奇。执法过程中,能不能少点态度粗暴,多点礼貌文明?从小处讲,这事关执法人员自身形象;从大处说,这有助警民干群和谐共处。当然,促进执法文明、重塑警民关系,还要有硬约束、铁杠杠。今年7月26日,公安部在执法规范细则中明确提出,民警执法时,在不影响正常执法的前提下,要自觉接受监督,习惯在“镜头”下执法,不得强行干涉群众拍摄。这从制度上提高了执法的“可视性”,让权力得以在聚光灯下规范行使。
什么是真金白银,什么是碎铜烂铁,群众心知肚明。抓捕民警用一句对不起和一句道歉的话,得到的是群众的理解支持。办事交警吹胡子瞪眼,群众心里如冰棍般心寒。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面对镜头,有的人依旧盛气凌人,而有的人却敢直面应对,差别还在于“心”的转变,这不仅取决于民警的个人素质,而有赖于工作作风的转变。须知,只有放下特权的高架子,才会赢得人前好面子。但愿我们今后在围观的路上,能拍到更多的“暖人”之举,少见一些“走神”之态。
责任编辑:xmx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6/0927/3799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