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县区正阳县 正阳一农民痴迷木雕40载

正阳一农民痴迷木雕40载

放不下手中刻刀

正阳一农民痴迷木雕40

□晚报首席记者     李玉荣     /

 

         1020上午9时,正阳县陡沟镇西闵村余庄村村民高仰军来到院子里开始忙起来。54岁的高仰军14岁开始学习木雕,40年乐此不疲。他说:“因为喜欢木雕,我从来没出门打过工,即使这些作品卖不出去,我还会一件接一件地雕刻,百年之后留给后人。”

 

guojg1610155.jpg

 

     耳濡目染喜欢上木雕

         “放不下手中的刻刀,对木雕有难以割舍的感情。”高仰军说,雕刻不容易,轻重缓急全凭拿捏,尤其是微雕,容不得半点儿马虎,不仅要细心,更要有耐心。

         说起木雕,高仰军掩饰不住地兴奋。他说,自己的爷爷、父亲是远近有名的木匠,父亲高自宽为别人刻牙子床,做龙椅、八仙桌、箱子、柜子等家具,很受乡邻欢迎。

         从小就接触木头、家具、雕刻的高仰军耳濡目染,对木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初中毕业后,开始跟父亲学做木工活。

         高仰军学习木工不到3年,做出的东西是有模有样。他除了继承祖父和父亲的传统功法外,在选料、烘料、下料等方面又有所创新。在做大件作品时,大多选材质较硬的杂木,如棠梨、百年榆木、桃木、柿木、枣木等,在制作匾额时,选那些比较松软、细密的不易变形的材质,如金丝柳、桐木、红柳木等。他雕刻的龙椅、匾额、狮子、花鸟等作品,大都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为题材。他的得意之作《世纪伟人毛泽东》(匾额),用刀大胆奔放,刀法娴熟,线条流畅细腻,表现力强, 把一代伟人刻画得形神兼备,把毛泽东深邃的内涵和外在的伟岸表达得淋漓尽致。

立志传承濒临失传木雕技艺

         “雕刻每一件作品,都是一次情感倾注的历程。从原料的选择、构思和细致入微的雕刻,都是极有讲究的。”高仰军说。每创作一件作品,他都会先细心观察原料的纹路、质地和形态,然后开始雕刻。

         “村里的年轻人结婚都会到他家来订做木雕新床。”村民闵丽说,高仰军的木雕工艺品颇受村民欢迎。

         “一生就是喜欢木雕,做的很多木雕也卖不出去,但还是要继续雕刻。”高仰军的妻子肖廷红埋怨说,人家农闲时都出去打工挣钱,他不但不挣钱还把家里卖粮钱拿去购买木材进行雕刻,人家都住上了楼房,只有他家还是平房。

         高仰军说,这门手艺一辈子也丢不下,即使作品卖不掉,他也要雕刻,把这门即将失传的传统木雕手艺传承下去,百年后把作品留给后人,让他们记住传统木雕之美。

         在高仰军的堂屋内,记者看到琳琅满目的木刻作品:振翅高飞的雄鹰、慈祥可亲的长寿老人……

         “木雕是纯手工活,需要心静如水,这样雕刻出来的作品才有个性,才能称为艺术品。如果心浮气躁,是不会雕刻出真正的木雕作品的。”高仰军说。

         “我做木雕不为挣钱,也没拿出去卖过,真是一种兴趣。当然也希望能销售一些补贴家用,但是如果真的卖不掉我还会继续雕刻。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尽自己的努力,把这项传统手艺发扬传承下去。 ”高仰军说。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6/1021/3841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