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旅游旅游资讯 旅游线路图里的致富“密码”

旅游线路图里的致富“密码”

原标题:旅游线路图里的致富“密码”

  初冬的阳光,柔和地轻抚漫山遍野泛黄的叶片,叶脉中,折射出丰收的年景,伴随茹河瀑布潺潺水流,孕育着新的梦想。

  彭阳县城阳乡杨坪村村民杨子熊,趁着冬闲时间把自家的农家乐从里到外精心“打扮”了一番,更洋溢出淳淳的农家风情。不远处,是他家的10多亩红梅杏林,几个农村娃儿欢天喜地地在林间采摘着好看的叶片。

  欢笑感染着杨子熊,今年红梅杏销售收入7万元,农家乐收入8万元,比前两年在外面打工收入高多了。幸亏当年听了村支书的劝告,保留了红梅杏树,要不现在哪有这么好的光景?杨子熊不由得心生感激。

  红梅杏里“掘金”

  2012年前后,受早春严寒天气的影响,杨坪村红梅杏连年减产。

  “要这些红梅杏树干啥呢?连个收入都没有。”村民李佐海和杨占省都把自家的10多亩红梅杏挖掉了,种上了小麦和玉米。

  “红梅杏长这么大不容易,眼光得放长远些。”村支书杨天芳心疼了,登门劝阻。但仍有一些村民放弃种植红梅杏。

  2014年起,彭阳县以杨坪村的茹河瀑布为中心发展旅游产业,前来杨坪村的游客越来越多。更可喜的是,这几年春季气候平稳,红梅杏连年丰收,价格和销量都位居彭阳县前列。不少头脑灵光的村民按照杨坪村的“旅游线路图”,种植红梅杏等经果林,开设采摘园,发展农家乐,开发旅游产品,走上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李佐海、杨占省等村民近两年也急忙跟着“转型”,围绕旅游发展农家乐、经果林和药材种植等产业。

  2013年,村民杨志雄听从了村干部发展旅游观光业的建议,把13亩山杏全部嫁接改良为红梅杏,2015年红梅杏全部挂果,收入3万多元。他用这3万元开了一家农家乐,今年彭阳生态旅游火爆,杨志雄的生意红火。

  56岁的杨占权发展旅游产业的目标最为坚定,最先利用家里的300多棵红梅杏搞起了“农家采摘园”,7月初红梅杏收获季节就收入3万多元。

  “准备新栽10多亩红梅杏,尝试让城里人认领杏树,收获时满树的杏子都归认领者。”杨占权又拓展了新的致富模式,今年他家的人均收入有望突破8000元。

  山桃核中“寻宝”

  村民杨梓仁夫妻俩利用冬闲时节,忙着开发旅游手工艺品,媳妇做手链、挂件和枕头,他则做起了根雕,“今年仅手链就卖了800多条,根雕卖了4000多元哩。”杨梓仁还准备建以文化旅游为特色的乡村文化大院,提供“游玩吃品”一条龙服务。

  精准脱贫户杨小宁这两天忙着上“培训班”,最近又联合村上,举办山桃核培训班,还设立“旅游产品优秀制作奖”,激发村民的积极性。

  “我的山桃核工艺品有手链、枕头、挂件和汽车座垫,村上还送了一台1000多元的打孔机,给山桃核打眼速度快,还不伤手。”杨小宁说,今年旅游旺季,自己的手工艺品赚了好几千元,这次参加山桃核培训班,主要想提高手艺。

       村民安海燕2015年5月1日开设村上最气派的农家乐,一年多来收益颇丰。“百花齐放才是春。”安海燕说,只有大家一起发展,旅游产品丰富多彩,杨坪村的旅游才能发展得更好,自家的农家乐才有更多的游客。

  目前,彭阳县正结合茹河瀑布旅游资源,为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杨坪村打造“吃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乡村旅游品牌,药材饮片、手工农产品加工、农家小吃等特色产品逐步成熟,尤其是黄芪饮片、山桃核手链、枕头等农家旅游产品大受游客欢迎。

  “家家户户有产业,杨坪村117户精准扶贫户实现了产业全覆盖。”村支书杨天芳说。(记者 丁建峰)

 

(责编:高丽、秦晶)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6/1111/38836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