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 >历史 >人物 > 记抗美援朝老兵周纪承

记抗美援朝老兵周纪承

雄赳赳飞兵入朝气昂昂令敌胆丧

——记抗美援朝老兵周纪承

□晚报记者    高琳琳   /

开篇诗

船桥夜展鸭绿江,不怕敌机逞凶狂。

三番激战夜萧疏,英雄虎胆震山岗。

两张泛黄的老照片,86岁的周纪承老人保管了64年,照片是当年他在朝鲜战场上照的。说起自己的这段历史,周纪承忍不住向记者娓娓道来,讲述那段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岁月。

364357_高:周纪承的纪念章.jpg 

开发区管委会为周纪承颁发的“五十年党龄”荣誉纪念章。

jish1611106.jpg 

被周纪承视为珍宝的两张老照片。

随部队进入朝鲜

15日上午,记者在市丰泽路昝东小区见到了抗美援朝老兵周纪承。他说:“人老了,就爱回忆过去的人和事,尤其是当年和我关系非常密切的战友们。”虽然已经86岁,但他腿脚灵活,思维敏捷,很健谈。

据周纪承回忆,18岁时,他从遂平县中学毕业,接着就参加了县里的武工队。在学校里,他是个积极分子,晚上经常和学校的组织委员一起向学生发放传单,宣传革命,还和当地的地下党工作者有过很多接触,思想先进。

“那个时候我们都是有理想的人,为了革命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周纪承说,1949年,他转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当时在许昌市的炮兵第二师)当兵,当年6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朝战争,战火很快烧到鸭绿江边。为抵御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共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决策。周纪承和其他战友都义愤填膺要去战场,还主动向部队领导递交了请愿书。随后,周纪承随部队来到辽宁省的本溪市,本溪市和朝鲜只有一江之隔。

见部队要过江打仗,本溪群众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不但给部队捐钱捐物,还主动报名参军。看到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的热情像潮水一般,周纪承和战友们都增强了打赢这场仗的决心和信心。

虽然本溪和朝鲜只有一江之隔,但是想渡江却没那么容易,因为敌人的侦察机经常在上空盘旋,还用气球在鸭绿江附近观测我军的动态。

“那个时候我们根本不可能白天渡过鸭绿江,因为敌军的飞机随时会前来轰炸,只能等到夜晚过。”周纪承说,当时白天他们的船都躲在江边的草丛里,等到夜晚再排成一道“长龙”让部队通过。

当年10月,周纪承随部队进入朝鲜,住在一个叫温井(音)的地方。那个时候的朝鲜已进入冬季,十分寒冷。随部队前行时,只要听到头顶上有轰隆声,大家就知道敌军的轰炸机又来了,正在行驶的部队立刻隐蔽起来,等待敌人远去。

战场上硝烟弥漫

“那是1951年秋季的一天,当时我们的部队在朝鲜九华里(音)狙击敌军,我的排长秦彬也是在那场战役中受伤的。”周纪承说,当时他是副排长,秦彬带领大家冲向敌方山头,战斗激烈而残酷,身边的战友们越来越少,有的前一秒还在冲锋,下一秒就倒下了。

后来敌军用飞机投炸弹,而且投的还是子母弹,大炸弹爆炸后,无数的小炸弹像雨点一样落下来。排长秦彬被落下的小炸弹炸伤,浑身是血,但是他依然继续战斗。周纪承也在战斗中被弹片刮伤了腿,鲜血直流。

“老周,你看一下我屁股下面怎么这么凉啊?”被卫生员抬到一旁的秦彬问周纪承。

周纪承仔细检查后才发现,秦彬的肛门被炸烂了,流出的鲜血也被冻成了冰渣子,卫生员只给秦彬包扎了受伤的大腿,而忽略了最重要的部位。

周纪承不敢把实情告诉排长,只是说他后背也受伤了,需要回后方治疗。听到周纪承的解释,秦彬不愿下战场,坚持留下来继续战斗。

周纪承告诉记者,由于当时的医疗水平有限,他受伤后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包扎,秦彬因伤势严重被战友强行抬到后方治疗,接着被送到国内的旅顺医院治病。

“当时苏联的军队在旅顺驻扎,如果不是他们有先进的医疗设备,我这位老战友恐怕早就牺牲了。”周纪承称,秦彬在医院治了一年多才出院,一条腿因为受伤比另外一条腿短了一些。

在周纪承的记忆里,战友们全然不顾自己的生死,只想着无论如何得完成任务。有时一仗打下来,阵地上没了草木,只剩下烧焦的黄土和遍地残缺不全的尸体。

在朝鲜,由于天气寒冷,周纪承和很多战友都得了冻疮。因药品紧缺得不到及时的医治,周纪承的双手冻得肿胀流血,他就在手面上撒一把黄土,然后用破布进行简单的包扎。

英勇杀敌屡立战功

“汹涌的临津江,滚滚流向南,雄伟马良山,就立在江边;满山松林长年绿,悬崖绝壁高齐天。像一个英勇的朝鲜人,站立在江边,啊,马良山,啊,马良山……”说起自己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的经历,周纪承忍不住哼起了这首歌。他说这首歌是跟朝鲜人学的。

周纪承所在的部队有一次接到命令要攻打317.4高地。当时他正和战友背着大铁水壶到山下接水,返回时刚走到一半,就被敌军发现了,一阵机枪扫射过来,有的战友就不幸牺牲了。

攻打高地的那场战斗很残酷,317.4高地被打成了317高地。在朝鲜战场上,周纪承一共参加了次24战斗,一些小的遭遇战或者运动战就数不清了。有一次敌军向他们投放燃烧弹,周纪承的棉裤被点着,虽然很快脱了衣服,但腿上还是被烧破了皮,留下了伤疤。

“燃烧弹用的是汽油,用水扑不灭,遇到这种情况,大家就用沙土深度掩盖。”周纪承说,美国军队十分凶残。

有一次,看到两架敌机俯冲过来,周纪承大声喊让大家趴下,结果一些躲避不及的战友被炸弹炸伤、炸死。每到这个时候,周纪承都会把受伤的战友扛到安全的地方。他救过很多战友的命,自己也多次因祸得福。

个人二等功、集体二等功、个人三等功……在部队里,周纪承屡立战功。

珍惜晚年的幸福生活

周纪承随部队在朝鲜参加战斗,1953年才回国。回国后的第二年,周纪承到郑州炮兵学校学习了3年,1960年转业到青海。因为青海的条件十分恶劣,一个女儿因病夭折。几个月后,周纪承回到了老家遂平县,成为一名普通的农民,和5个孩子在老家安定下来。

十多年前,周纪承的儿子在市区定居,他也随儿子来到市区。平时有孩子照应,老人的晚年生活过得平淡而幸福。

“很多时候我都会做那几个同样的梦,梦见我所在部队的战友、朝鲜战场、满山的鲜血……”周纪承说,很多时候,他会梦到自己还在朝鲜战场,依然拿着枪和战友们并肩作战,英勇杀敌。

经历过战争的残酷,又从战场上死里逃生,周纪承十分怀念战友之间的情谊。晚年的周纪承十分想念老战友,他还委托儿子寻找到当年受伤回家的老排长秦彬。

几经周折,虽然打听到了秦彬的消息,但秦彬已去世多年。听说了这段战友情后,秦彬的儿子还带着家人专程从洛阳赶到市区看望周纪承。

周纪承说,虽然自己年纪大了,但身体还好,经常锻炼身体。他很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今年7月,开发区管委会为周纪承颁发了“五十年党龄”荣誉纪念章。老人说,这是党和政府对一位老党员最大的褒奖。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6/1125/3906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