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乡土文化老照片 鸡年说鸡

鸡年说鸡

□ 王永清

公元2017年,按照干支的算法,是我国农历丁酉年,十二属相以酉为鸡,简称“鸡年”。

在钟表出现之前的漫长岁月里,公鸡一直担负着“报晓”的职责。《说文解字》中把鸡解释为“知时畜也”,就是强调了它的报晓作用。

雄鸡报晓,催人奋进、鼓舞斗志。《诗经·郑风·风雨》中就有:“风雨潇潇,鸡鸣胶胶;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在黑暗的社会里,很多有识之士就自喻为鸡,为众人而鸣,惊醒世人清醒。

《晋书·祖逖传》记述: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这就是成语“闻鸡起舞”的来历。

还有一个关于“鸡”的成语。孔子的弟子子游当了一个小县官,马上推行孔子的乐治措施。孔子来视察的时候,一听满城都是音乐声,就批评子游:“杀鸡焉用牛刀,治这么一个小县城,还用得着堂而皇之的先王之乐吗?”子游不服气,就拿出上课笔记反驳:“老师,您不是讲君子懂音乐就相亲相爱,小人懂音乐就容易驱使吗?”孔子听了不好意思地说:“你说得对,我只是和你开个玩笑。”

古今中外,都有出“鸡”制胜的趣闻。古埃及人驱鸡“纵火”,大摆“火鸡阵”。古罗马远征军“放鸡乱敌阵”,大获全胜。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担心伊拉克可能会使用化学武器,便招募了大量活鸡“充军”,担任“防化兵”。之所以选择鸡,是因为鸡的呼吸系统相对较弱,易于感知化学毒素攻击。据说,有一天士兵醒来后,发现鸡都死了,大家惊慌万分,怀疑遭遇了毒气攻击,不过事后发现鸡是冻死的。于是,这些可怜的鸡便被端上了士兵的餐桌。

鸡还是负责、慈爱、辛苦、伟大的象征。老舍在《母鸡》一文中,借物抒情赞美了天下母爱:“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雏鸡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农民靠养几只母鸡积攒些鸡蛋,换点钱用于日常生活开支。记得有一次,我堂哥拿了一枚鸡蛋去供销社换练习本,在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结果蛋打“本”飞。为此,伯父还揍了他一顿,可见当时鸡蛋在老百姓眼中的金贵。

寒假回乡下母亲家小住,清晨,还在睡意蒙眬中,就听见远远近近的鸡鸣清脆而明晰,是乡村最生动的音符,给人带来宁静、温暖、祥和的感觉。想自己退休了,就回到乡下,种一片绿意盎然的菜,养几只鸡、一只狗。体验那种“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简单生活,也是令我向往的。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7/0203/40205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