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教育综合新闻 莫让家庭作业失去意义

莫让家庭作业失去意义

孩子的家庭作业需要父母“帮忙”?

莫让家庭作业失去意义

□周刊记者  肖婷婷

在我们身边,有不少父母经常为孩子的作业发愁,常听到他们问“这道题谁会做”。如今,学生的个性作业越来越多,大有“一人上学,全家待命”的架势。

虽然个性作业是素质教育思路的具体体现,但若“个性”过了头,家长过分“代劳”孩子的家庭作业,不仅老师掌握不了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且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甚至使他们形成弄虚作假的坏习性。

让家长头疼的家庭作业

“孩子的家庭作业终于做完了!”前湾,市民侯亚萍感叹。她的女儿在市一所重点小学读3年级,近日,老师留的一项作业是“读一则画报,总结3件大事”。侯亚萍说:“我上网搜索相关信息,找了半天发现那是清末的报纸,里面是政治漫画,别说孩子,家长读起来也费劲。”

“我解得了方程式,教得了几何,小学1年级的家庭作业却不会做。”近日,市民周娜说起儿子的作业,直呼“太难了”。

周娜告诉笔者,难住她的大多是手工作业。“有一次老师要求用废旧塑料瓶制作一辆会动的小汽车,还有一次让用一副扑克牌做一件衣服。”周娜说,“说是让家长配合着孩子完成,可是这样的作业难度太大,最后成了家长独自做。”

家长过分“代劳”不是好事

“我们也有苦衷。”市某幼儿园的齐老师对记者说,“布置手工作业的初衷是锻炼孩子的创新和动手能力,促进孩子与家长间的感情。家长包揽,就失去了意义。孩子的作业家长不应该‘代劳’,要多鼓励、多示范,让孩子完成。”

齐老师表示,素质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要发挥好课堂的作用,教师要尽到自己的职责。将教育的责任以作业的形式转嫁给家长,是一种关系错位。学校应加强与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别让家庭作业成了无意义的负担。

个性作业不能超越孩子的年龄和能力,如果需要家长的协助,应当把握好度。毕竟,作业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理应由学校主导,由学生独立完成。

至于家长这一方面,适度地参与孩子的家庭作业是必要的。但家长要明白,做作业的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孩子,如果家长过度参与,甚至弄虚作假,不是在帮孩子,而是害孩子。家长应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只要是自己做的,哪怕比不过别人,也值得骄傲。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7/0307/4071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