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教育综合新闻 别把孩子养得“不知感恩”

别把孩子养得“不知感恩”

□周刊记者  肖婷婷 

越来越多的家长发现,自己“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孩子却对自己的辛苦付出不知感恩和回报。

家务,家长全包,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分满足孩子的物质享受,手机、电脑,要什么给什么……这不但让孩子失去了自立能力,也让孩子形成了“你无条件满足我是理所应当”的错误认知。

孩子的言行让人寒心

近日,市民于娟告诉记者,他们夫妇的收入不高,但省吃俭用,把大部分钱都花到了孩子身上。可孩子并不领情,还说:“谁家的父母对孩子不是这样?”

好吃的饭菜,他们让孩子一个人吃,剩饭剩菜他俩吃;电视的遥控开关由孩子主宰,他们想看什么节目得征得孩子的同意;他们的言语稍不中听,孩子便给他们脸色看;他们几年都不买一件新衣服,孩子却一身名牌……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这样的情景在许多家庭是“家常便饭”。有的家长在纵容孩子的同时安慰自己“只要孩子把学习搞好,我们再苦再累也值得”。有的家长虽然满腹委屈,却拿孩子没有一点儿办法。

由于现代家庭多是独生子女,一些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和尊重,有的孩子甚至对父母出言不逊,对父母的伤痛漠不关心,着实让人寒心。

让孩子学会感恩

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让孩子习惯了被爱,他们在忽视亲情的同时忽视了生活基本技能的培养,成为温室里的花朵。

市区一小学的老师王露认为,父母养育孩子是职责,是爱,不图回报。但如果对孩子过度宠溺,教育不当,会让孩子长大后认为父母替他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如果父母哪天做少了,或者不做,他就会怨恨父母。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孩子学会用感激、感恩的心态面对父母的付出。”王露说,“要创造条件让孩子感恩父母,比如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做事后,要说谢谢;当父母累时,要给予关心,给他们倒水、拿拖鞋、捶背揉腿;当父母生病时,要知道为他们分担痛苦,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很难想象,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孩子怎么能爱别人、能融入社会与他人合作。因此,父母要通过小事情让孩子熟悉感恩的状态,并最终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王露指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性格。所以父母不要替孩子做孩子份内的事情,要适度分配一些家务给孩子,让孩子承担起家庭一员的责任,让孩子体会家长劳动的辛苦,身心健康地成长。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7/0314/4082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