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 >新农村 > 市农业局局长李俊岭就秋粮生产答记者问
市农业局局长李俊岭就秋粮生产答记者问
我市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秋粮占我市全年粮食总产的40%以上,在全年粮食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我市秋粮生产进入关键时期。近日,市农业局局长李俊岭就秋粮生产的有关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问:李局长,秋粮在我市粮食生产中占着什么位置?
答:“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我国虽然连续四年粮食获得大丰收,今年夏粮又获得丰收,但就全国粮食生产而言,仍然属于恢复性增长,粮食仍然非常紧张,抓好秋季农业生产有着特别的意义:一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当前,粮食安全已成为全球问题。河南是全国的粮食主产区,粮食总产占全国的1/10;我们驻马店是河南省的粮食主产区,产量占河南省的近1/8,今年我市夏粮获得了丰收,但如果不抓好秋粮,也会对粮食安全造成一定影响。二是关系到农民增收。目前,我市农民收入的1/3来自种植业。在种植业中,秋季作物是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过去一直有“夏抓粮,秋抓钱”的说法,特别是近期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抓好秋季农业生产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三是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我市农业产值占全市GDP的33%,比重在全省是第一位,可见农业在我市经济发展的比重较大,秋季农业生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市的经济增长速度;秋作物还关系地方食品工业的发展,近年我市引进的工业项目,多数是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大部分是以秋季的玉米、大豆、花生、芝麻等作物为原料的,如果秋季农业生产抓不好,势必会影响这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问:玉米是秋粮的主要作物,产量应该比小麦高,为什么近几年玉米产量反不如小麦?
答: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制约我市玉米产量提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两个问题”。两个原因:一是秋季易发自然灾害。玉米生育期短,只有三个多月的时间,而且这一时期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易发生旱涝灾害。二是一些技术措施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主要体现在,第一,种植密度不合理,全市有相当一部分田块种植行距很窄,并且不间苗不定苗,造成种植密度过大,且布局不均匀。第二,施肥不科学,配方施肥面积大,但N、P、K施肥配比、施肥时期、施肥方式不尽合理。第三,病虫防治不及时,玉米病虫害发生危害较重,一般很少防治,或者不及时防治,不仅影响产量,而且虫蛀率、破碎率高,商品性降低。“两个问题”:一是重视不够。近几年,各级领导把主要精力用在夏粮生产,对秋粮尤其是玉米生产不够重视,基本处于放任状态。农民群众也对玉米重视不够,生产管理措施抓得不紧。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首先,是品种过于单一,主导品种“郑单958”占玉米面积的70%左右,已连续种植8年,搭配品种较少,风险较大;其次是品种布局还不完全合理,无论是山地、平原都是“郑单958”,没有选用适应品种。
问:如何挖掘潜力,尽快推动我市秋粮的快速发展?
答:一是要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要把抓好秋粮生产摆上重要日程,坚持夏秋并重,像抓夏粮一样抓好秋粮生产。二是落实管理措施。组织技术人员,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集中解决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防治病虫害等三大关键问题。三是改善生产条件。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改善生产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秋粮生产水平,实现旱涝保丰收。四是搞好新品种推广。加大秋粮新品种培育、引进、示范推广力度,改善品种利用不合理的状况;扩大玉米、水稻等秋粮的良种补贴面积,实行统一供种,提高优良品种覆盖率。
问:当前秋粮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除了人为的不够重视之外,当前秋粮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复合肥施用量减少。由于农资涨价,特别是复合肥较去年上涨80%以上,农民在施肥上的投入明显减少,单一施用氮肥面积增加,且肥量不足。二是部分病虫害有重发生趋势。据植保部门调查,蚜虫、土蝗、粘虫、地下害虫和棉花害虫基数较去年增加,加之6月~9月份降水量较常年偏多,温度正常略偏低,对病害发生非常有利,当前部分地块玉米螟、粘虫已发生为害。三是部分地块作物种植密度偏大。一些农户偏面追求高密度,不进行间定苗,个别地块苗荒现象严重。四是自然灾害的威胁依然存在。由于我市地理位置特殊,秋作物极易遭受旱涝灾害。
问:针对当前秋粮生产,应该落实好哪些技术措施?
答:秋作物种类多、生育期短、管理回旋余地小,因此一定要早管、细管,一管到底。目前,秋作物多进入生长发育中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期。玉米大部分处于拔节至小口期,播种较早的已进入大口期;大豆即将进入初花期;红薯进入团棵期;水稻正值分蘖期。因此一是要及时追肥补肥。施肥不足的地块,按照弱苗多追、旺苗少追的原则,深施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要根据各作物的生育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时机,科学追肥。二是要拔除弱株,合理密植。根据各秋作物品种特性,对密度较大的地块,要尽快拔除弱、小、病株,进行合理密植。三是要适时排灌,立足抗灾夺丰收。我市7、8、9月份降水集中,且时空分布不均,常常旱涝灾害交替发生。要立足抗灾夺丰收,遇旱浇水,遇涝除渍。要及时疏通沟渠,保障水流畅通,避免人为遭受渍害。四是要防治病虫害。要搞好田间调查,达到防治标准的地块要及时进行防治,既有利于培育壮苗,又能减少中后期病虫害的发生。
(本报记者)
责任编辑:lidong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08/425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