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三农新农村 颗粒归仓农机显神威

颗粒归仓农机显神威

 

记者 岳长新 万青峰

谈起小麦收割机械化给农民带来的好处与方便,80多岁的遂平县花庄乡魏楼村村民魏大水老人的话最有说服力:“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俺的种粮积极性特别高,小麦长得也好,但一割完垛到场里,雨就下个不停,一直下了10多天,结果小麦全部生芽了。现在可好了,有了联合收割机,俺的3亩多小麦不到两根烟工夫就收完了。”老人的话道出了我市数百万农民的心声。也正是有了组织有序的小麦跨区机收,全市农民颗粒归仓的愿望才真正地变成了现实。

“今年的三夏是在天气好、收成好、环境好的条件下进行的,全市996万亩小麦不到20天颗粒归仓,确保‘中原粮仓’的丰产丰收。”说起麦收,市农机局负责人颇感自豪。

据了解,我市位于全国冬小麦的南沿,小麦成熟期早,每年的小麦收割均是从这一带开始,陆续向北推进。我市又是全国、全省粮食主产区之一,常年粮食播种面积在1600万亩以上。由于我市小麦生产与收割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据的特殊地位,每年机收会战基本上都在我市举行。2007年,在我市隆重举行了全国小麦跨区机收启动仪式。

回眸三夏机收会战,亮点频闪。

三夏变两夏,农民乐呵呵。由于机械准备充裕、调度得当,加上天气晴好,今年麦收速度明显加快,较去年提前几天完成。高峰期日出动收割机1万多台,日收割小麦数百万亩。同时,由于惠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使我市联合收割机常年保有量1万多台。在抓好小麦机收的同时,各地注重小麦收获机械化的系统性和农业机械化的全面性,大力推广秸秆粉碎机、灭茬播种机械化技术,抢天夺时,适时播种,打一场机收、机播的漂亮仗,使漫长三夏变成了短暂两夏。

为提高农机跨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我市建立了高效率的跨区作业服务协调机构,设立了专门办公室,内设作业协调组、安全生产组、巡视督导组等。利用农业部跨区机收信息直通车网站,向全国介绍我市今年的麦收面积、收割机保有量、麦收时间和交通条件及指导价位,鼓励各地机手前来我市参加跨区机收。同时,严格跨区机收作业证的发放条件,规范申领作业证的条件和程序,优先为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发放。

会战秩序好,柴油供应到位。各地加大对三夏跨区机收工作的指挥协调力度,机车调度有序,分布均衡,安排合理,保证了作业秩序,保证了全市农民“无机户有机用,有机户有活干”。麦收前,市领导和农机部门认真对油料需求及供应情况进行调查预测,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可能出现的柴油短缺问题,实现了三夏期间无“油荒”,确保了麦收工作顺利进行。

信息服务成效显著,麦收帮扶力度加大。市农机局和市气象局联合为农机手免费开通手机短信业务,短信服务在引导机车合理流动、提高利用率、帮助机手解决实际困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各地农机部门还提前对困难群众进行摸底调查,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粮食流入粮仓,粮款装进腰包。正是有了农业机械化的高速协调发展,我市广大农民才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作业历史,走上了科学文明现代农业生产道路,为天中大地谱写了一曲“虎口夺粮、为民增收”的新时代壮歌。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08/4260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