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治综合新闻 大数据和信息化建设破解“执行难”
大数据和信息化建设破解“执行难”
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指挥中心的电脑屏幕前,执行局法官高甲星轻轻点击鼠标进入最高人民法院“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一批被执行人的存款、证券、股权等财产信息一览无余。简单几个操作过后,一名“老赖”远在千里之外的银行账户便被冻结,整个过程仅用时几分钟。
“过去办理这样一起执行案件,仅查清被执行人的财产信息,我们就得‘登门临柜’一家一家银行跑,之后还要去异地办理财产冻结。一个案子办下来,往往耗时数月。”高甲星说,这是大数据和信息化建设给执行工作带来的巨大变化。“执行难”问题得到解决。
借助大数据平台,执行工作模式有了重大变革。2016年8月,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在办理民生银行西安分行与山东某公司一起借款纠纷案时,借助“总对总”系统发现,被执行人在山东一银行账户内有存款余额4600万元。执行法官立即冻结该账户,并将存款划转至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账户。迫于压力,被执行人主动将余款4000万元汇入法院账户。短短几天之内,所涉案件执行标的全部到位。
今年上半年,陕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被执行人一旦被列入失信“黑名单”,不仅无法乘坐高铁列车、飞机,生活中也会处处碰壁。高甲星介绍,2016年,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办理的一起执行案件中,一位远在福建的失信被执行人因被列入“黑名单”出行受限,无奈之下,他主动联系法院,让妻子乘飞机赶赴西安缴清了欠款。
记者了解到,通过运用大数据手段和联合惩戒等措施,法院执行质效得到明显提升。今年一季度陕西省各级法院共执结各类案件1.28万件,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去年以来,全省法院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47282例,司法拘留4722人,判处拒执罪33人,逃避、规避、抗拒执行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fl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7/0714/42795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