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三农 >新农村 > 大葱紫斑病的防治技术

大葱紫斑病的防治技术

葱类(大葱、洋葱)紫斑病又称黑斑病,主要危害叶和花梗。发病多从叶尖或花梗中部开始向上蔓延,出现紫褐色小斑点或纺锤形稍凹陷斑,潮湿时长有黑褐色粉霉状物,病斑扩展中有几个相互融合或环绕叶和花梗,病部软化易折断,严重时叶大量枯死。种株花梗发病率高,致种子皱缩,不能充分成熟。

葱紫斑病是由葱格孢菌所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多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分生孢子萌发后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寄生,在24℃~27℃最适发病,低于12℃则不易发病。该病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格,一般温暖多湿、连阴雨天、缺肥、干旱、植株生长衰弱、葱蓟马造成伤口时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与非葱类蔬菜实行1~2年轮作。

2.加强田间管理,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栽培;合理施肥;雨后做好排水工作,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3.及时防治葱蓟马,以免造成伤口。

4.采取无病田留种或使用无病种苗。进行种子消毒,可用40%甲醛300倍液浸种3小时,浸后及时洗净。鳞茎消毒可用45℃左右温水浸泡1.5小时。

5.发病初期应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葱菌净300倍~500倍液、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或灌根,5~7天一次,连喷3~4次。 (付中雨)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08/430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