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当代文化民俗文化 难以忘怀的年画
难以忘怀的年画
□晚报记者 高琳琳
“虽然现在的电子文化产品很普及,但我还是更喜欢传统文化。”昨日,市民张勇来到书店,被一副略显陈旧的年画所吸引,让他回想起当年在新华书店购买春联和年画的情景。
儿时记忆难忘却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勇对节日的期盼之情越来越淡,而怀念之情却逐渐浓厚起来。“小时候,每逢过年,父亲都会带着我去位于市中山街的新华书店买春联和年画。”他说,那时,生活再困难的人家,春联和年画都是必买的,屋里屋外贴得花花绿绿,给人一个好心情,也饱含了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期盼。
张勇说,当时卖春联和年画是新华书店的专利,家家户户都要来这里买。一进入农历腊月,书店的生意便红火起来,顾客盈门,需要等很长时间才能挤到柜台前。
人声鼎沸,不绝于耳,服务员忙得应接不暇。这样的情景时常会在张勇脑海中回旋:有的顾客喊破了嗓子,服务员却无暇应答。有的好不容易挤到柜台前,等了十几分钟甚至半个小时,也没有买到春联和年画。不过,这些困难并不足以让大家退却,因为必须买的东西,耐着性子也要等下去。
张勇回忆说,当时的新华书店货架上摆满了春联,墙壁上挂满年画,有人物、山水和花鸟。每幅画上夹着一张纸片,用笔写上号码,顾客只要叫出号码,服务员就会从货架上拿出他所要的画,熟练地将它卷成一个纸筒,在外面裹上一张牛皮纸,再用一截纸绳捆扎好递给顾客。
书香文化伴成长
“当时买春联和年画的场景是无法再现的,那些崭新、五彩缤纷的纸张油墨醉人。字、纸、画展现出炯异的、与现实相距甚远的华美,让过年有了文化氛围,那些糖、瓜子等就逊色多了。”张勇说。
后来,带日历的年画和挂历出现了。张勇喜欢在这些年画和挂历上记东西,比如家人什么时候过生日,什么时候期中考试,什么时候和同学相约外出游玩……
这种经历让张勇对新华书店有一种独特的感觉。家里经济宽裕后,张勇不再等到过年买春联和年画时才去新华书店,只要和父母从书店门前经过,他就会缠着他们带自己进去。有一次,他想要一本《新华字典》,父母见他喜欢学习,就毫不犹豫地买了一本。
“当时我很激动,捧着字典爱不释手地翻来翻去,回到家还给它包上书皮。”回想起这些,张勇感觉无比幸福。他说,从那时开始,他喜欢上了阅读,一发不可收拾。
现在,每到周末,张勇都会带着孩子去新华书店看书。他希望孩子在书香的陪伴下成长,做一个博学的人。
责任编辑:ldm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7/0802/431069.shtml